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于这种观点完全嗤之以鼻,认为这就是在夸大考研调剂的难度,就是在渲染考研调剂竞争的紧张氛围,就是为了吸引考研学生的关注。但自从我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自从陪伴我室友顺利调剂,才真正地体会到了考研调剂的不易,才最最接、最真实的体验了,所有考研调剂学生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而对于正奋战在考研调剂一线的学生来讲,他们或许对于这种观点更是深有体会,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拨打了多少个电话了?也不知道发了多少封调剂邮件?可是即使自己很努力地去寻找可以接收自己的院校,结果却总是令人难以接受。这不今天收到一位考研学生的求助,他报考的是985高校,初试成绩还可以,差两分进入目标院校的复试,并且大学英语四六级高分通过了,可为什么考研调剂还是这么难呢?
原因一:考研调剂是“差中选优”
没错,考研调剂的学生绝不是差生,只是初试成绩没有过院校复试线,但严格意义来讲这部分学生也是被淘汰的学生。而作为招录调剂考生的各大高校,自然也需要在这部分学生中选取最为优秀的,于是直接导致你可能初试成绩也很高,你可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了,你可能还获得了其他的荣誉。但是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学生,或者说院校最关注的考研调剂学生的某一点你不具备,那么结果都将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原因二:本科出身不可忽略
而影响考研调剂的最现实、最关键、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一定是考生的本科出身,这已经是公布于众的秘密了。作为考研调剂的学生,如果你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即使你的初试成绩并不是很给力,并不是很优秀,但你依然是很多院校眼中的“香饽饽”,或者可能你的院校并不是很强势,但是你所学习的专业是全国排名很靠前的,那么你同样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原因三:调剂信息没有效匹配
其实,接受考研调剂的院校就相当于“需求方”,考研调剂的学生相当于“供给方”,如何实现“供求”双方的高效匹配,也是影响考研调剂的关键因素。可能我们的考研学生找了很多的高校,嘴周却不了了之。可与此同时,把你当作好学生的高校,却被你忽略了,却被你忽视了,直接导致学校想招录你,但你却不知道。所以,在调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剂信息的有效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高效。
总之,考研调剂相对而言可能比考研复试更具有主观性,毕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所高校都有每一所高校的调剂标准。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初试成绩更好地被利用?如何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地找到调剂院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考研调剂的学生要主动出击,而且不要挑三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