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去武大有多难(武汉大学考研招生网)

2022-04-02 05:13:40 来源:

初试成绩

我是@玄 ,本科毕业于北方某普通外国语大学。一战报考武汉大学,因专业课基础薄弱、备考思路出现较大偏差、所选专业较为竞争激烈等原因而失利。

因渴望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竞争力,加上名校梦想、故乡情结等方面的考量,犹豫再三后选择二战武汉大学,最终成功上岸。

作为一名二战上岸的考生,我走过了不少弯路,也有幸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我谨在此结合自身心得,提出若干注意事项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微小的帮助。

武汉大学校门

一、备考地点的选择

确定走考研这条路之后,首先考虑复习地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确定之后最好不要轻易更换,对此我的建议是:

1、校内考生建议首选本校图书馆,次选宿舍寝室。如果能找到积极上进、较为靠谱的室友、同学一起备考是最好的,平时可以交换资料、情报,失落时可以相互激励。缺点是比较容易受到他人干扰,沉溺于相互比较。

2、如果喜欢独处或是报考院校专业与周围人不太一致的考生,可以考虑在宿舍寝室、出去租房子或回家复习。这样不容易被打扰,但消息相对闭塞,不利于排解负面情绪,也容易放纵自己,拖延懈怠。

二、目标院校和专业的确定

我觉得需要考虑以下事项:

1、了解自己

正视自己的强项和弱势,尽量扬长避短。

尽量避免需要考查自己弱项的专业。例如,有些考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不含数学科目的专业。

对于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以选择考察难度较低的英语二的专业,或者是选择对英语这一科目要求分数稍低的院校和专业。

尽量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专业和院校,例如本专业或者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以及本校或者本校附近的院校,以便收集到真题和笔记资料。如果专业课的参考书目是自己所熟悉的就更好了。

2、正视上岸难度

(1)评估难度

可以根据往年的招生章程(主要是了解报录比、参考书目),分析官网上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压分,是否有院内调剂机会),以及通过前辈们的经验贴等途径了解该院校的上岸难度,进而选择自己有一定把握的院校和专业。

(2)注意考察书目的变动

需要格外注意目标专业考查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和试题题型是否发生变动。近年来,部分院校在初试阶段推行改革,参考书目和试题会发生变化。如果要进行变动的话,官网一般会提前发布公告。由于上述变动可能会导致历年真题的参考价值直线下降,增添不稳定因素,建议慎重考虑即将改革或改革初期的专业。

(3)警惕“大小年”现象

同一院校不同专业(方向)之间会有“大小年”现象。以武大法学院为例,每年具体专业(方向)的统考指标的分配不尽相同,而每年各个专业的报名人数也存在波动。虽然整个学院的院线是统一的,但每个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却可能天差地别。

例如,如果前一年某个专业竞争相对较小,进入复试的考生数量不多,基本没怎么刷人就都被录取了,那么第二年有很大可能该专业反而会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考生会发现这一现象,争相报名该专业,甚至导致突然爆火。

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运用

二战考生、在职考生或报考难度较大的院校的考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报名相关课程,或者在口碑好、信誉好的考研机构备考。考研机构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在院校选择、资料收集、备考规划、计划落实、心态调整和反思总结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避免大家走弯路。

但不要只关注资料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求多而不求精。另外,部分院校专业的真题并不对外公布,真假难辨,相关笔记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需要我们加以甄别和挑选。

1、英语

真题:张剑黄皮书考研英语真题

词汇:单词书、扇贝单词

各种题型:扇贝考研英语训练营(需要一定学费但是效果良好)

复习资料以历年真题为核心,建议准备过去10到15年的真题卷2到3套(用于反复钻研,力求吃透真题)和真题解析1套。其他各种模拟题往往与真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参考意义不大,基本上只能用于练手。

在吃透真题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身短板,按照不同题型准备相应资料(使用这些资料的目的是真题为基础进行解析,总结升华出解题方法技巧)。

2、ZZ

书面资料:精讲精练(核心考案)、1000题、真题解析、八套卷、四套卷

这一科目带有很明显的实效性,导致历年真题的参考价值不如其他科目那样明显,可以在中后期用于排查知识漏洞、练习做题技巧、优化时间分配,但不建议过渡钻研。重点应该放在各大名师的预测卷上。

3、专业课

书面资料:官网指定参考教材、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笔记

首先,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上所公示的书目为核心,确定书单后直接购买。其次,尽可能收集历年真题和参考答案,以及学长学姐留下来的各种笔记和答题的思路技巧,可通过联系学长学姐、咨询考研机构、网上购买等方式获取。

四、英语备考的思路

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取得高分,必须各种题型都较为熟练,避免短板,因此也需要尽早开始,但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1、题型设置

英语这一科目的题型包括完型、阅读(比重最高)、新题型、翻译(英译中)、小作文(主要是书信类型)和大作文(英语一为图画作文,英语二为图表作文)。

2、核心能力

不论英语一和英语二,所考察的核心能力可概括为以英语这门语言为基础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其中,前者以阅读题为典型代表,后者以作文题为典型代表,其他题型(完型、新题型、翻译)都可以视为二者的综合运用。对于上述两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全过程。

3、备考规划

第一阶段(从开始备考到6月底):夯实基础

(1)背单词

用扇贝单词背单词是我每一天都必须坚持完成的事项之一。其中,常考词汇必须要做到会认、会写、会分辨同义词和反义词,其他词汇至少要做到记住意思(包括较为偏僻的意思)。

我自己使用的是扇贝考研训练营里配套的单词书,主要看重两点:一方面它能同今日学习内容形成关联,多语境记忆以达到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在完成单词书学习后会进入复习模式,根据算法反复巩固薄弱单词。没有条件的同学也需要注意单词的多语境背诵和巩固复习。

(2)进行长难句训练

这里并不建议大家完整系统地学习语法,首先,从内容考察上,并不要求考生辨析语法成份,能划分句子、解析出长难句的主干,即可完成对长难句的把握,满足考试要求。这里尤其不建议基础较差的同学硬啃语法,收获甚微。建议细读扇贝自研的基础语法手册,能掌握该册的语法即可,内容不多,难度不大。

(3)积累作文素材

尽可能收集高分作文或者较为优秀的作文模板,进行一定的抄写,这时熟悉大致的结构布局与字数,形成语感即可。

第二阶段(从7月初到8月底):初遇真题

不仅要尽快熟悉真题的题型、解题方法,而且要明确自己的薄弱项。另外,背单词和积累作文素材也要继续进行,但可以适当减少其任务量和投入时间,优先保质保量完成本阶段任务。

(1)刷真题

这一阶段主攻的题型是阅读,另外要尽可能积累完型、新题型、翻译这几个题型的做题经验。有余力的情况下,尝试进行翻译和作文题型。

真题的年份主要是2011年到2017年(今年的考生应该是13-18年),若有余力也可以做2011年之前的真题,但是可以先不要做近三年的真题(需要留到考前作为模拟卷以便自测)。英语备考要先求深、再求多,而且早些年的真题的参考价值逐年下降,因此虽然花费同等时间,但精析两遍近10年的真题的效果优于做一遍近20年真题的效果。在扇贝训练营里老师带着精析了3篇,是完全够用了。

做题时要有意识地记录不熟悉的词语和词组,并尽量积累正确选项所对应的文本信息(即明确正确选项所对应的文本内容,提升比对信息的能力)。如果有训练营的同学一定要用好赠送的文本精读课程,不会的单词、词组要及时收藏,可在生词本查看,算法会自行生成复习任务,确保完全掌握。没有训练营的同学也需自行完成该复习过程。

平时做题时可以记录完成各题型的时间,以便后期调整自己的解题速度和节奏。

(2)认真改错,分析错因

这是第二阶段最重要的任务。第一轮刷题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但是不要灰心丧气,应当仔细分析错因,弄清楚到底是因为哪方面存在失误或不足而导致出错,再加以改正和完善。

例如:

1.如果是不认识单词导致完全不清楚这句话讲了什么,那么需要进一步提高单词的熟悉度;

2.如果是不理解文本中长难句的含义,那么需要加强长难句练习;

3.如果是信息句定位不准或者对主旨大意的概括出现偏差,应当加深对原文结构和布局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转折/递进/概括关系等);

4.如果是不能准确比对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应当加强运用排除法的能力与替换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5.如果是对某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不够熟练,应当加强对这种题型的练习,尝试总结多个技巧。

这些内容在训练营的五分钟精讲内有详细分析,切忌答案选对就跳过老师讲解,建议每道题不论对错,都听取讲解。一方面老师讲解的时间短,另一方面内容干,能补充尚未考虑的内容,获取新的收获。因此成本低却收益大的事,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做,不可偷懒。

(3)总结方法技巧

在完成一轮近10年真题(最近3年除外),积累了一些做题经验之后,可以系统性学习、研究、总结各题型的种类、识别标志和解题技巧。

在系统学习技巧之后,反思自己之前是否按照这些步骤解题。如果不是,要尽量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另外,针对一种题型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把握自己最擅长的解题思路,其他思路可作为备用手段或用于自行检查已选选项是否正确。

我的英语笔记

第三阶段(从9月底到10月初):攻坚克难

本阶段主攻的题型为作文和翻译,以及存在薄弱点的其他题型。另外,进一步熟悉并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是另一个重要目标。背单词和积累作文素材仍要继续进行,单词方面要更加注意一次多义和同义替换,作文方面则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1)查漏补缺

继续练习不擅长的题型。针对存在不足的题型,要重新审视解题思路,完善方法技巧,并且尽可能收集更多真题加以精析,反复揣摩。

(2)稳抓重点

重点复习作文和翻译题型(作文优先度高于翻译,大作文优先度高于小作文)。

本阶段必须要积累足够数量的主题词及其替换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大作文模板,并且开始全文的写作训练(最好用答题卡来写,以便控制字数、字迹、间隙与布局等)。

小作文应当在熟悉基本行文结构的基础上,尽可能积累更多的常用表达,然后再分不同信件类型分类准备。针对不同类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模板,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保证尽可能不出现错误的基础上,丰富词汇、句式、结构等。训练营内老师会提供相应素材,可在听课过程中随手截图积累。

考研训练营截图

对于翻译题型,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研究参考答案的精妙之处,积攒经验。

第四阶段(从11月初到初试前):稳中求进

本阶段的备考重心应当回归分值比重最高的阅读题和作文题,有余力再提高其他部分。对于单词和作文素材仍须坚持到最后,单词方面可以重点回忆熟练度较低的内容,作文方面应当尝试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对已有模板的表达加以润色。此外,建议11月份完成最近三年真题中的前两套,12月份完成最后一套,模拟考场氛围,严格在3个小时内按照考试标准完成整套试卷。

(1)阅读题型的把握

在最后这个阶段,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应当从细节上升到全局的把控,尝试从作者和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私以为这也是训练营阅读课程里最为精华的部分。老师以命题人的视角来对每一道题进行详细阐释,分析文章信息,分析命题点的设置以及干扰项的套路。不仅有简单明了的文字解析,还会通过其他教学手段,如方法卡片进行更直观的展示,每一道题都有一张方法卡片帮助总结,有思路的标注,看多了套路就越来越明显、做题也会越来越清晰。这里呈现几条基本思考路径,例如:

1.文本哪些地方很可能设题?

2.本文的结构是哪种形式?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3.本文的主旨大意如何概括?

4.除了客观信息本身,是否存在其他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本人的主观情感?

5.错误选项中存在着哪些潜在的陷阱?

6.除了二刷三刷仍然出错的题目之外,还可以重点关注情感题和主旨题,尝试从不同方面验证正确选项、排除错误选项,有利于拓宽解题思路。

(2)作文题型的把握

对于大作文,首先要再次回顾之前积累的主题词,其次要进一步润色模板,提高熟练度,实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写出更高级的表达。对于小作文,首先要保证自己所掌握的模板足够覆盖各种信件类型,其次要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字数,充实内容。

(3)做题顺序的把握与时间分配

如果对于作文题型的掌握程度较高或者基础较好,建议按照如下顺序作答:大作文、小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最后两项根据熟练程度确定先后顺序)。如果对于作文题型的掌握程度较低或者基础一般,建议按照以下顺序作答:阅读、新题型、大作文、小作文、翻译、完型(最后两项根据熟练程度确定先后顺序)。

一般而言,两篇作文、阅读以及其他所有题型的完成时间都应当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保证填涂答题卡等事项所需时间),然后根据自身熟练程度和试题难度进行适当地动态调整。如果模拟测试时,时间较为紧张,则建议在保证阅读和作文的完成时间的基础上,牺牲最不擅长题型的答题时间,确保完成其他较为擅长的题型。如果一般情况下时间都较为充裕,则可按照平时做题习惯顺序答题。

五、ZZ备考的思路

这是需要短期记忆的一个科目,在前期需要深度理解相关知识点来打下基础,后期需要体系化的记忆。

建议不要将过多的时间精力分配给政治,专业课和数学才是最能拉开差距的,政治拉分很难超过10分,而其他科目拉分少说十几分,多则几十分。

1、教材选择

主要教材和配套教材。推荐肖秀荣系列和徐涛系列其中之一。主要教材只要其中之一即可,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准备二者的习题册进行刷题,增强做题经验。另外,后期背诵和热点的相关教材与主要教材保持一致的选择即可。

网课。推荐徐涛老师的网课,即使选择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也可以听徐老师的网课。

预测卷。由于肖秀荣老师去年的最终预测卷主观题命中率极高,今年命题人有可能会针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反预测,因此建议时间充足的同学们再选择一名老师的预测卷一同复习,避免被针对。

2、备考规划

第一阶段(六月底之前)

看主要教材,在有余力的情况下看课。在这一阶段可以重点学习理解难度最大的部分,缓解后续学习的压力。

第二阶段(从7月初到8月底)

系统学习和刷题。精读主要教材,根据看书进度观看网课,并完成配套习题一遍。

第三阶段(从9月初到10月底)

反复刷题+查漏补缺+热点。反复刷1000题2-3遍,每一遍都必须仔细改错,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刷其他老师的习题册。同时以相关教材为主,学习本年度的时政热点。

第四阶段(从11月初到初试前)

刷预测卷+背诵主观题。完成肖8、肖4等考前模拟卷,积累做题经验和技巧,认真分析错因并根据选择题完成情况查漏补缺。重点背诵考前四套卷,有余力的情况下背诵考前八套卷。

六、专业课备考的思路

我考的专业学硕初试的参考书目达到了16本之多,总页数更是达到了七八千页以上。

面对如此数量的参考书,在十分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把书上的知识完完全全都背下来显然不现实,必须要详略得当、抓大放小、敢于取舍,才能做到尽可能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我的解决方法如下:

首先从微观上归纳真题中的题型和常考点,尽可能摸清命题趋势和规律,从而在知识体系中找重点;

其次在宏观上总结出试卷所考查的核心能力,从而在综合能力上谋突破;

最后在备考过程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抓落实,同时注意学术前沿和其他一些细节,从而争取更高的分数。

1、题型设置

专业课的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题(部分科目要求先翻译成中文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2、核心能力

总的来说,专业课所考查的核心是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精细化和体系化两个视角,亦即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及其综合运用能力(需结合理论问题和实践需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准确的文字表达、完整的知识体系、缜密的逻辑结构,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额外加分项:如果在基础知识功底扎实的基础上能够展现出辩证的思维能力、对时政热点的专业解读、对学术前沿的一定了解,则无论对初试还是复试无疑都是锦上添花。

应试过程中的其他细节:恰当的时间分配、合理的篇幅与布局、工整美观的字迹等等。

3、备考规划

专业课的复习是一个不断熟悉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扫清知识盲区、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背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跟遗忘打持久战,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再忘,忘了又背。

第一阶段(从开始备考到6月底):精读参考书

在备考的前期,应当将所有书目全部从头到尾精读一遍,标出自己认为的重难点以便之后加深理解。在收集到历年真题和笔记之后,重新读一遍所有参考书目,同时将这些资料中的内容与之前自己所标记的重难点加以比较,查漏补缺,并且明确哪些书目或章节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可以略看。

第二阶段(从7月初到8月底):形成自己的笔记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第一阶段,已经大致明确了参考书目中的重点知识点。在本阶段,要致力于形成较完整的笔记和知识体系。

将历年真题进行整合,了解哪些考点是高频考点,尽可能摸索常考重点以及命题规律。

在前辈留下来的笔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添加尚未涵盖的考点,同时根据书本内容对已有但不完整的内容进行扩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笔记,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笔记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基础知识的精细度得以提高,但是具体的、琐碎的知识还有待于发展成环环相扣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要以书本目录为线索和引导,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将书本中的各种标题串联起来,形成自己所理解的完整逻辑。

第三阶段(从9月初到11月底):反复背诵并提高答题技巧

第二阶段的复习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基本上理解了各种基础知识。我们或许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但是还难以用专业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正是需要通过反复背诵来实现的。同时,还需要培养答题技巧,即使基础知识掌握得再牢固,在有限的时间内也需要有所取舍、区分详略,才能争取高分。另外,面对如今部分科目中日益灵活多变的题型,唯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从容应对。

在本阶段争取将自己总结的笔记全部背诵2-3轮。虽然前几轮背诵可能非常吃力,经常遗忘,但实际上之前阶段的理解和整理以及给我们打下了一定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反复记忆,可以在第二天任务开始之前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前所背诵的内容,加深记忆,也可以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排背诵任务。

对于自己记忆得不牢固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需要重点关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关注知识体系。背诵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知识框架,尽可能去回忆这个知识点到底在哪一章节,有哪些相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发散记忆。

培养答题技巧。虽然专业课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但是针对不同的题型有适当的解题技巧。通过培养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把握答题的速度和节奏,使得自己的表述更精细、更有逻辑性。

适当进行输出。一定要经常动笔,手口并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另外,口头背诵和动笔答题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背诵之余,应当适当动笔模拟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口头自问自答,尽量避免完全死记硬背。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关注目标院校各专业权威教授的最新论文成果,从而应对可能出现的关于学术前沿的考查。

第四阶段(从12月初到初试前):回归课本并有所侧重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已经较高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提高精确度,同时也要有所侧重、抓大放小。

回归课本:重新审视教材中对于某一问题的论述,矫正自己在思路和表达上的偏差,进一步扫清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以及生僻的考点,为可能出现的对非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做好准备。

有所侧重:根据之前所总结的命题规律和趋势,结合时事热点和目标院校权威导师们的学术成果,有针对性地加以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准备。

最后冲刺:在考前的最后阶段还是要系统性地将全部知识内容梳理一遍,加深记忆和熟练度,保证在考场上能够流畅、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七、任务规划与心态调整

1、时间规划与每日计划

报了扇贝考研训练营的同学跟着训练营安排几乎无需做更多规划,但其他学科还是要根据上述复习思路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月的任务总量,并具体细化到每一周、再从每一周细化到每一天,从而进行动态调整,防止因某一天的计划未完成而导致本周计划无法完成。但是计划的制定不宜贪多贪全,应当具体可行。另外,需要给自己一定的放松时间,调整状态。

2、计划的执行与复盘

提前一天确定好明日计划,并记录当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明确每日的收获与不足,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必要时可以根据近几天的情况及时调整后面几天的计划。

3、心态调整

很多坚持不到最后或者分数不理想的考生或多或少在心态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一定要重视心态的调整。

安排学习任务时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反思和调整的时间。

学会发泄负面情绪。尽可能在不影响学习进度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低程度的娱乐放松心情,赶走负面情绪。

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记录人物的完成情况、与亲朋好友沟通等方式激励自己,增强自信心,坚定信念。

八、个人经历与感悟

这两年来我也见识了不少其他同学的考研历程,有一战成硕的,有一战失利后调剂其他院校或参加工作的,有选择二战终于得偿所愿的,有接连失败默默放弃的,有二战失利准备三战的……有人说如愿上岸者成功的原因大抵相同,而未能如意者失利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也能得出不同的解读。

在我看来,前者之所以能如愿,并不意味着他们走向成功的途径完全一致,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扬长避短或努力克服,同时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长处,使其综合实力达到了足够的高度;而后者之所以未能如愿,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并不是他们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本身,而是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慢慢消磨殆尽的自己的斗志与决心。

备考期间的书桌

1、事实上,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并不是每个人往后余生的唯一解,也并非是漫漫长路的终点。但是,一旦选择走上这条路,请一定要全力以赴,努力抓住每一个小小的机会与希望。渺小微弱的光芒聚集在一起,终将汇成指引前路的明灯。反之,既不能因为成功上岸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为没有如愿而自暴自弃。要知道,无论作何选择,无论身处何方,未来的路依然很长。

2、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无论是前期对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还是中期对时间的分配、对重点的把握,甚至是受挫后对二战或其他道路的取舍,都需要深思熟虑,确定好前行的方向。

3、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朋友和家人陪伴左右,并不意味不需要拼命奋斗;老师和学长学姐就算把复习方向指得多么清晰明了,还是要自己脚踏实地复习;外在的笔记资料如果不能内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也只是一堆堆废纸罢了……偌大的图书馆似乎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在复习备考,实际上非同一院校和专业的同学无法真正理解你的艰辛和痛苦,而能够感同身受的同一院校专业的其他同学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考研终归是一个孤独的旅程。不管其他人理解与否、支持与否、帮助与否,唯有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才能真正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4、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无论是否选择考研,无论是否如愿上岸,都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珍惜当下,活好当下。

by@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