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起,各高校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国家线出分在即。2022年“晋升研究生”的赛道可谓战况激烈,400分以上的学生比比皆是。随着本科毕业生深造意愿的提高,推免与统考之路同时变得拥挤不堪、难度加大。
不过,也有一些学科领域独具“特权”,不仅推免名额增加,还得到高校的重点支持,对于2023年“准研究生”们,无异于深造福音。它们就是:国家急需学科领域!
深造名额,定向倾斜
近年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推免生占比上升明显。
在此前采集到2022年接收推免生数据的高校中,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理工类高校招收推免生占比在近两年内全部增加。其中,西北工业大学招收推免生占比从23%上升至3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29%上升至36%。两所电子通信、航空航天领域高校剑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接收推免名额占比上升显著。
早在2020年10月23日,教育部就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304号(教育类323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急需专项计划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人工智能、核科学与技术、储能技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物理学、数学等10个学科领域纳入支持范围,并要求高校按比例予以配套支持。
2021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到,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将优先考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攻关、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
因此,近两年多所高校在推荐免试研究生以及接收免试研究生时,力将名额向国家急需学科领域倾斜。
如武汉大学在《关于做好202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将推免名额重点向基础学科(自然科学)领域、应用技术学科领域、新型交叉学科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等国家急需的四大学科领域倾斜,各学院(系)将增量指标落实到相关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紧缺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涉外法治、国际新闻传播、考古学等学科。
截图自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东南大学2022年设立本科直博生“至善优选”专项招生计划,重点支持东南大学一流学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高精尖缺关键学科领域精准选拔招收本科直博生。而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均在研究生推免工作中将名额向国家紧急学科领域倾斜。
不止推免,教育部在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强调,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计划在国家普通本科总规模内单列下达,重点向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较好的高校、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领域倾斜。
截图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2年1月1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入选专项计划,以2022—2025年为专项实施周期,以考古学一级学科已录取博士新生和在读博士为培养对象,为我国考古事业培养和储备领军人才。
从推免升学到第二学位,从硕士到博士人才培养,国家急需学科领域正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发力对象,成为至少未来四年的人才建设重点。
发力急需学科,这些高校在行动!
发力急需学科领域,一方面,以中国核工业大学、康复大学、应急管理大学为代表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正纷纷涌现;另一方面,现有高校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
2020年3月3日,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西安交通大学申请增设的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20年9月19日,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式落成。这不仅是全国首个储能专业,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储能专业。
图源:央广网
西安交通大学集中优势学科力量,与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创办和建设首个储能专业,通过“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储能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为我国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范式。
2020年9月4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两校开展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携手孕育“共和国涉外法治人才的摇篮”。
2021年2月26日,中山大学发布了《中山大学关于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等的通知》。该通知称,经研究决定,中山大学在深圳校区将新建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先进能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商学院、理学院6个学院,并向全球公开招聘院长及学科带头人。
除人才培养创新以外,各高校还积极与地方、企业面向急需学科展开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医学实力超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最早的内燃机。2020年11月25日,成都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建设上海交大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推进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组合动力迭代升级等智能制造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我国高校最早设置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一,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从未中断过核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和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2021年5月12日,兰州大学与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在兰州举行共建“核燃料循环与核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希望联合实验室聚焦“核燃料循环与核技术应用”领域,围绕产业链梳理“卡脖子”问题和“长板”技术开展攻关,突出解决制约核燃料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共同促进核科学与核技术的发展。
图源: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在公共卫生领域,202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与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签约合作,在人才、学术、课程、联合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密切交流,成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历史性举措与创新性合作。2022年1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以10年为建设期限,助推我国共公共卫生领域冲向世界一流水平。
优势特色高校,成效显著
那么,学生对高校急需学科部署的反馈如何?根据部分高校近三年各专业的接收推免情况,可以发现,国家急需领域学科接收推免学生情况可以说是稳中向好。
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例,2020年接收推免生仅35人,2021年接收了44人,2022年则接收了52人,接收推免生人数逐年增加;兰州大学数学专业接收推免生人数则从30人升至60人,接收人数在三年间翻了一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航空航天特色高校,从2021年到2022年,其网络空间安全急需学科专项与发动机班专项接收人数分别增加了14人、10人。
查看更多高校专业的推免生录取情况可以发现,并非全部急需学科领域推免情况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高校本身的优势特色仍然在接收推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南京大学法学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前10%,其国际法学也从2020年接收4位推免生到2022年接收7位推免生;华中科技大学坐拥同济医学院,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前5%,从2021-2022年的接收推免情况来看维持接收近50人的高位稳定状态。
国家急需学科领域,是我国在科技发展大潮之中重点布局的关键赛道,也是高校在国家崛起进程中的贡献智慧与担当的重要领域。这既为未来高校的学科布局情况释放了关键信号,也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望高校能够紧抓战略急需、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厚植关键领域土壤,为国家崛起与经济发展贡献人才支撑与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