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由来

2022-04-13 19:03:06 来源:

如果问是世界上最不安宁的地区是哪里,那么巴勒斯坦地区,绝对能排在前几位。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的东岸,虽然属于亚洲,虽然只是一小片沙漠地带,但是却处在亚、欧、非三大洲连接的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巴勒斯坦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是因为这片区域两千多年前的主人,和后来长期在这里居住的新主人之间的纷争。前者是以色列人,后者是阿拉伯人。但是,两千多年前的主人,就是这里最初的主人吗?不是的,这里最早居住的可能是埃及人、迦南人,而古以色列人成为这里的主人之前,这里早已经被人占据了。

这些人,被称为“腓力斯丁人”,而“巴勒斯坦”这个地名,实际上来源于腓力斯丁人,意思正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

那么腓力斯丁人是什么人呢?

他们是居住在这片地中海东南沿岸地区的古代民族,被称为“海上民族”。关于这些“海上民族”的来历、构成、去向等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之所以能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还是因为犹太人的《圣经》中记载了他们的故事。

以色列人/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去往他们传说中“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应许之地”,也就是古迦南地。可是现在这块地方,有强大的腓力斯丁人盘踞,想要在这块地方站住脚跟,就要打败腓力斯丁人。

于是就有了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

《圣经·撒母耳记 》中记载,以色列王扫罗率领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也就是腓力斯丁人)战斗。非利士人中有一个大力士,叫做歌利亚,连续四十天,每天向以色列人挑战,要进行一对一的决斗。以色列人非常害怕,不敢应战。

大卫此时只是一个小牧童,到军营中来给他的三个哥哥送饭。他听见歌利亚叫阵,又听到扫罗王许诺了谁能战胜歌利亚就能得到重金赏赐,于是慨然应战,对阵歌利亚。

大卫并没有全副武装,披挂上阵,而是拿着木杖和甩石的机弦,并从小溪中挑选了几块光滑的石子。这是一场看上去一边倒的战斗,一个全副武装的大块头,对战一个瘦弱的年轻牧童。结果似乎毫无悬念。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大卫并没有跟歌利亚正面迎战,而是甩出手中的石子,正中歌利亚的额头。歌利亚轰然倒地,大卫把歌利亚的刀拔出来,割下了他的头。

以色列人大获全胜,渐次占领了非利士人的土地。而这个机敏、聪慧的小牧童,日后成了以色列人的王,带领以色列人定都耶路撒冷,开创了以色列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非常经典,也有无数艺术大师曾经拿这个题材来创作了一大批经典的作品。这个故事也经常被拿来举例,给人以启迪。

最常引起人思考的问题就是,大卫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或者说,作为明显弱势的一方,该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也就是说,弱者逆袭的机会在哪里?

歌利亚是一个大力士,按照传统的作战手段和胜负标准来看,他已经近乎完美。这个时候,如果想要硬碰硬地跟他战斗,是非常不明智的。要知道,这是在对方占优势的领域与之对抗,胜负还会有什么悬念吗?

而大卫却不这么想。他是个瘦小年轻的少年,他的优势不在于力量,而在于反应迅速和身手敏捷。把敌人拉到自己的战场上来战斗,这才是胜者之道。

身处劣势的人之所以处于劣势,其实是因为本能地follow一系列 规则,却很少去想,其实规则是强者制定的。在强者制定的规则范畴之内,弱者想要翻盘,是绝对没有机会的。弱者逆袭的唯一机会,在于打破既定的规则,或者别人认为的定势,以己之长,功彼之短。这就是大卫的办法。

大卫以自己的轻盈,战胜了歌利亚的厚重。他其实并没有战胜歌利亚的厚重,而是避开了它,发挥了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