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tPark机器人基地段誉:从产业里挖掘问题,培育新的公司

2023-09-26 11:56:48 来源:

9月23日,由民革中央、广东省政协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民革广东省委会承办的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在东莞举行,XbotPark机器人基地投资总经理段誉表示,小公司成长为大型企业,是一个周期的问题,相信在5年之后,大家能够看到新一波中国新兴技术企业。

据段誉介绍,截止目前XbotPark机器人基地已累计孵化超过60家创业公司,存活率为80%。他分享了三个经验,第一个是从产业里去发现问题,从市场中挖掘需求,而不是从技术出发,拿着锤头去找钉子;第二个是关注中试和量产;第三个是需要诞生更多创新型人才。

过去两年,基地走访了国内诸多大学的实验室,“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既懂技术,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并且愿意睡在实验室里去解决问题的这些年轻人。”他呼吁大家要相信未来的年轻人所带来的科技的力量。

段誉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段誉:我们是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创办的一个硬科技孵化和投资的平台,累计到目前,我们平台已经孵化超过60家创业公司,基本围绕在硬科技和机器人这个领域,团队的存活率是80%的,这个数字在整个市场,包括天使投资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领先。

我们一直在想我们自己的经验是什么?第一个,从产业里面去发现问题,而不是围绕着技术,拿着锤头去找钉子,这是一个顺序上的问题。

大家说科创两个字的时候,它默认的是先有技术,然后做转化,再出来企业。但其实我们发现这个顺序是搞反了,应该先从产业里面挖掘问题,定位了市场需求后再通过产品创新来解决问题,从而诞生创新公司。比如说我们目前已经有近10家的独角兽企业,包括像云鲸智能,从市场调研发现大家都在扫地,没有人在拖地,拖地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自动洗抹布,围绕自动洗抹布这一个点,这个企业就成长为一个几百亿市值的科创独角兽。

除了松山湖的XborPark总部之外,我们在香港设立了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围绕着To B的建筑领域,做了一系列的调研,也走出了二三十家企业。比如有团队发现LC板材搬运,它是一个非常费人工并且很危险的工作,而用机器人来做搬运和安装,可以极大地加速整个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应用。又如在农业方面,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有一个智慧农业的板块,其中有在孵团队专注棉花打顶装备,因为他们发现新疆的棉花产业由于人工越来越贵,使棉花打顶这个环节出现很大的问题,于是他们用机器人机械臂加上人工智能的视觉,做到智能化的打顶,很好地解决了新疆棉花在生长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产业问题。

第二个值得分享的经验,就是关注中试和量产环节,中试和量产其实是复杂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了快速的打样,这是大湾区的优势,还有各个产业的一些检测和认证,还包括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从几十台、几百台、几千台到更多台的品质控制。

第三个,也是我们极力强调的一点,所有的事都是由人创造的,尤其是创新创业的企业。要让创业者或者说未来的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诞生。比如说现在我们跟重庆大学共同创办了新工科教改班——明月班,跟广州美术学院合作成立达芬奇创新实验班,跟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共建机器人学院,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起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我们正逐步搭建从大一的本科生一直到研究生的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可能也是后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一个点。

这样一个成长的引擎非常需要耐心,长期有耐心。因为不管是从技术的转化,还是从产业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去做创新,尤其是硬科技领域可能是一个5年甚至是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比大家通常想象的要长。当然我们从种子投资、天使投资一路成长过来,也是七八年的时间,这个时间通常比一些早期基金的存续期都要长,可能这本身也是一个挑战。

现在媒体上有挺多比较焦虑的声音,过去两年,我们走访了国内可能30多个学校的各种各样的一些实验室,科创的战队机器人战队等等,有清华,上交、华南农大,甚至是在我们广州本地的。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既懂技术,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并且愿意睡在实验室里,去解决问题的这些年轻人。我觉得还是要相信我们未来的年轻人所带来的这种科技的力量。

主持人(苏琦):现在小公司成长为巨型公司的,目光所及的不太多了,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段誉:这是一个产业周期的问题。我们看到ChatGPT的Open AI,其实这个组织2015年就已经开始做了,另外我们也都高度聚焦在新兴的技术领域。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等,它们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这波浪潮起来的。他们的创办可能是在2010年前后,然后起势的时候可能在2014、2015年,首先移动互联网本身这一波浪潮就很快。然后我们新参与的一些项目,可能包括新的材料器件算法的这些公司,它的设立时间通常是在可能2018、2019年,现在可能刚刚从实验室出来,也有的小公司可能刚刚拿到第一批订单,之后可能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再成长为我们看得见的公司。当然我们做孵化的总体上偏乐观,相信大家在5年之后能够看到新一波中国的新兴技术企业,至少在一定区域性的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支配力的。

主持人(苏琦):在美国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个概念吗?

段誉:恰好我们7月份还到波士顿做了一些交流,和像一些大学,一些实验室,还有当地的一些天使投资人做了一些交流,首先这个词至少在美国东岸并不是特别广泛的被讨论,这不是一个热词,就我们和东岸的一些联系来看,大家比较关心的可能叫新经济,翻译成中文这个词会稍微多一些,跟前沿的技术相结合的点是他们更关心的,比如说像量子计算机的位态的检测,或者说气候监测的算法,能否知道保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定价。像这些点的话,它可能是一个纯粹的软件的东西,但它对于相关的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他们也是非常兴奋和乐于投资和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