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机制下的ETF产品再度扩容。
港交所发布最新公告指出,7月17日又有34只ETF纳入陆股通。这意味着从去年7月初ETF互联互通机制启动后,目前参与互联互通的ETF产品从最初的87只迅速扩大至137只,包括6只港股通ETF与131只陆股通ETF。
港交所还披露,新增的34只互联互通ETF涉及17家境内公募基金公司发起的产品,令沪股通、深股通ETF总数量分别扩大至76只与55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纳入陆股通的新增ETF产品涵盖多个投资主题,包括双创、成渝经济区、碳中和、高端装备、科创芯片与中药等。
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万琼指出,随着纳入陆股通的ETF产品持续增加,将给海外资金布局A股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尤其是特色宽基ETF与热门赛道ETF产品或更具吸引力。
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通过陆股通渠道投资A股ETF产品。究其原因,一是指数化配置可以降低个股错误投资风险;二是ETF的交易成本较低且信息透明度更高,适合海外投资机构的配置要求;三是ETF产品的流动性较好,可以在必要时“创造”投资机构所需的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7月ETF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陆股通ETF产品月均成交额从最初的约4亿元,迅速扩大到今年6月的约130亿元,表明海外投资机构对陆股通ETF产品的配置偏好日益提升。
上述基金负责人认为,这与海外投资机构持续加大A股配置力度有着密切关系。以往,由于海外投资机构试水A股的金额不大,他们往往采取“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投资方式,如今随着他们的A股投资额度持续扩大,上述做法蕴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海外投资机构转而采取“自上而下”的精选行业/赛道的ETF投资模式,通过借助ETF持有一揽子A股,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博取更好的回报。
他表示,若要进一步提升海外投资机构对陆股通ETF产品的投资兴趣,相关ETF产品发起方——境内公募基金还需加大自身的ESG落实状况信息披露,因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全球资本都将资管机构的ESG能力,视为相关ETF产品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
契合全球资本指数化配置趋势
资料显示,在此次纳入陆股通的新增34只ETF产品里,上交所上市的ETF产品有16只,分别是双创50ETF基金、上证50ETF易方达、中证1000ETF、房地产ETF、计算机ETF等;深交所上市的有18只,分别是双创龙头ETF、成渝经济圈ETF、电力ETF、1000ETF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陆股通ETF产品持续扩容,将增强更多海外投资机构的A股配置兴趣。
“近年全球资本资产配置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ETF等指数化投资日益普及。”上述新兴市场投资基金负责人向记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导致个股“黑天鹅事件”骤增,令个股投资失败几率水涨船高;二是ETF产品涵盖相关行业或赛道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更高回报;三是ETF流动性相对更高,可以满足众多全球投资机构的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境内不同投资主题或投资风格的ETF产品被纳入陆股通范畴,也契合当前全球资本热衷ETF投资的趋势。
他向记者透露,陆股通ETF产品持续扩容,也解决了他们A股配置的一大烦恼。具体而言,他们目前缺乏足够的研究报告或实践考察,对个别A股公司业务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导致投资出错几率上升。但ETF通过配置一揽子股票,可以有效解决个股投资出错与风险分散问题。
一位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表示,在陆股通ETF产品再度扩容后,他们也会加大对上述新增34只ETF产品的调研了解。毕竟,随着A股投资热点切换较快,他们也需要增加不同投资主题或行业赛道的ETF产品配置力争获得较好的回报,这些新增的陆股通ETF或许能填补他们的某些A股资产配置空白。
数据显示,在此次陆股通ETF产品扩容前,陆股通ETF产品达到97只,远远多于港股通ETF产品(6只),但截至6月底,北向资金通过陆股通买卖ETF产品的总额约为486亿元,远远低于南向资金的ETF产品买卖总额约3325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陆股通ETF产品持续扩容有助于形成更好的产品互补性,进一步扩大投资标的,有助于海外资本根据自身差异化投资策略,找到相应的A股产品进行配置,持续提升A股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境内公募基金ESG能力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ESG理念持续普及,要吸引海外资本持续加大陆股通ETF产品的配置,还需相关产品发起方——境内公募基金公司加强ESG信息披露。
上述欧洲资源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资产配置决策方面的一个新变化,就是高度重视产品发起方的ESG信息披露,包括他们在低碳环保、强化公司治理、社会责任方面的落实最新进展。
“这种投资决策的变化,也发生在越来越多欧美大型资管机构身上。”他指出。甚至部分欧美大型资管机构还强制性地要求ETF产品发起方必须定期披露自己在ESG方面的各种努力,以符合前者对ESG投资的各种评估考核要求。比如海外资管机构普遍认为ETF产品发起方对自身落实ESG的严格要求,会传递到他们的ETF产品设计方面——对纳入ETF的上市公司ESG状况同样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这位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看来,随着陆股通ETF产品持续扩容,境内公募基金公司能否披露符合国际标准的ESG报告,很大程度会影响众多海外资管机构对相关ETF产品的投资意愿。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境内公募基金公司已定期披露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等。但是,相关社会责任报告能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仍是一大挑战。比如欧美国家在“S”(社会责任方面)上特别重视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但这些问题在国内似乎并不严重,因此公募基金公司需在ESG报告里对此做一些解释,打消某些海外投资机构对此的“顾虑”;再如在慈善层面,欧美市场更看重生物多样性等,同样需要境内公募基金公司做解释,让海外投资机构清晰了解中国金融机构的“慈善”行动更契合中国实际国情,并赢得他们的认可。
“若一家ETF产品发起方因ESG做得不够好而遭到质疑,很可能导致企业投资高层被迫辞职,由此带来投资策略的不稳定性与业务意外波折。”前述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表示。
一位境内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着手制定更贴近国际标准的ESG报告,因为他们也发现越来越多欧美大型资管机构开始关注香港市场ETF产品发起人的ESG落实状况,作为他们投资相关ETF产品的重要依据。毕竟,ETF的流动性高于多数个股,且波动性低于这些个股,还符合他们的大额交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