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明超
据测算,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科研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29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1350亿元;在工业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338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831亿元
从过去几个月来的市场表现看,在调整行情中,部分公司即使业绩表现不错,仍难以获得资金关注。不过,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逐步披露,业绩将成为市场更为看重的因素。据了解,行业景气度向好、业绩也在持续兑现的科研服务板块,在前期股价大幅调整的情况下,投资价值凸显,机构看好其后市表现。
从业务模式看,科研服务商主营销售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和实验室耗材等产品,同时提供配套技术解决方案,客户主要是科研院校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以及生物制药等企业客户。
从某种程度看,科研服务提供商和制药板块的CRO类似,都是为下游客户提供服务。华南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的上游,科研服务行业助力下游研发生产活动降本增效,帮助客户大幅度节省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从行业景气度看,在国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背景下,国内科研院校的研究投入将稳步增长,这会驱动对科研试剂、仪器和实验室耗材需求。从企业客户需求看,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研发费用支出大幅增长,对上游的耗材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从潜在市场空间看,基础科学研究、新药开发和商业化需求在推动行业高速发展,行业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打开。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数据,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科研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29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1350亿元;在工业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338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831亿元。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看,当前我国科研服务产业基本上被外资巨头垄断,外资品牌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虽然整体上同海外巨头存在不小差距,但在部分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具有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在药物分子砌块和重组蛋白等领域,已开始打破外企的垄断态势,逐步侵蚀海外公司的市场份额。
同海外龙头公司相比,本土企业可以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据了解,国内公司正在强化销售渠道服务,通过自建电商平台,直接面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终端客户,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满足其定制需求。
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看,过去几年,尽管受大环境影响,但业绩增长势头抢眼。以业内龙头泰坦科技为例,过去几年营收与利润均快速增长,2018年营业收入为9.25亿元,净利润不足6000万元;2022年营收超过26亿元,净利润超过1.2亿元。阿拉丁2019年营业收入1.66亿元,净利润5300多万元;2022年营收为3.78亿元,净利润为7400多万元。
从市场走势看,上述公司尽管业绩在持续增长,但受市场整体风格影响,估值水平大幅下移,股价遭遇大幅调整,同两年前的市场高点相比,股价均下跌了七成以上。在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看来,业绩持续增长和股价大幅下跌的背离,令投资性价比不断提升。诺唯赞、义翘神州等行业内公司股价均遭遇大幅下跌。
在上述公募基金经理看来,在2021年之前,受科技板块整体高估值带动,科研服务板块的估值整体较高,但在过去两年的持续调整之后,当前估值已经处于低估状态。“如果市场风格得到逆转,会迎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