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邢萌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4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时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制度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合作等五方面发力,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后续,监管部门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障措施用以指导地方政府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落地。
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屡获新进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5.4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10.8万亿元。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比如,作为“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成都智算中心年内已有多个重磅项目签约。
孟玮表示,下一步,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要适度超前布局,加快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从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本次重点提及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算力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等,其中,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算力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底座,而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也已经迫在眉睫,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还可以适度加大对于面向新能源电力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以及网络货运、冷链物流等交通网络基础设施。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存在区域布局不均衡、赋能作用不突出等问题。“适度超前部局”一方面能够助力解决数字基础设施区域布局不均衡、赋能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稳投资、推动消费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充分释放垂直行业转型新动能的积极作用。
落实“数据二十条”主张
数字经济时代,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正在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巨大,但受限于种种因素,难以完全释放出来。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据要素白皮书(2022年)》显示,总体而言,我国数据要素探索处于起步阶段,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基础尚不坚实,权利关系、价格机制、流通规则、技术支撑等数据要素市场的构成要件存在诸多障碍,需要不断推进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通过试点应用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探索各方面难题的解决方案。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交易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
这种形势下,国家发改委将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将加快构建“1+N”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试,统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和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些提法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的主张,为数据要素发展指明了方向。
吴琦分析称,“数据二十条”确立了“搁置权属、明确权益”的原则,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数据交易规则和市场体系,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整合。数据交易所将呈现出下沉态势,部分二三线城市将探索成立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开发利用、安全保护技术和估值定价、交易流通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易规则和市场体系。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广东、江苏等地方实践的深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在制度规范、运营模式、交易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模式,数据要素规范有序流通、充分开发利用的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首席数学经济学家陈晓华补充道,提倡各地探索更多数据要素流通场景,有助于实现数据资源再分配,数据价值再创造,创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