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培训(电气工程师培训学校哪家好)
一、小试牛刀
2014年,买了一本高频基础考点,复习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和同事一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当年的发输变电基础考试,没想到竟然低空飞过。只复习了数学、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的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怎么就歪打正着、能鬼使神差地蒙了137分。既然基础都过了,怎么着也得试试专业吧。那时的我对专业考试一无所知,心想着不就是个开卷考试嘛,肯定难不倒自己!虽然咱也不是学霸,但也不是学渣啊。2016年,屁也没准备的我,两手空空裸考,先感受了一下考专业的气氛。唉,现在想想当时还挺潇洒,一本书不带,一点压力没有,当然,一道题也不会做。我很没有悬念地考了个惨不忍睹的成绩。
接下来的两年,工作任务比较重,出差过多,所以这个事情也就暂时忘到黄河边了。直到2018年7月,休假归来的我,突然听到身边有同事拿到了这个证。于是我不再淡定了。人啊,往往越是自己身边的人有了突破和进步,越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咱也是俗人一个。如果一个陌生朋友考上了注电证,和我没毛的关系,也不会影响到咱的心态,但是如果身边的朋友们或同事们考到了,心里就痒痒的不要不要的。
于是乎,我又在琢磨怎样短平快地搞定这个专业考试。我不自量力地想到了考基础的套路。找本高频看看,不就是个开卷考试嘛,基础一个月,专业有个两三个月应该差不多蒙过去吧。我到书店里找了找,看有没有配套的“高频”字眼的专业考试复习指导书。没想到还真有!激动啊!立刻下单,开始复习专业。
高频那本书挺好的,里面竟然有个大数据统计,每章历年出了几道题,占比多少,而且是以规范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了区分。这么好的一本书,必须得好好用起来。我又买了两本合集规范,按照高频的星级进行区分,就这样按部就班复习了整整3个月。这三个月里,只做了做高频的题目和翻了翻一些五星规范,都是一知半解的,复习的不成系统,有问题在大群里问问,但是大部分知识点问了也还是五迷三道的,理解很不透彻。三个月后,我慌里慌张的上了考场,知识题虽然鬼使神差的过了,案例嘛,才考了不到40分。
二、初尝失败
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过去了,失败让我意识到了案例考试的难度,自学,行不通啊!行不通的原因在于,这个考试的知识点没有任何官方的教材、答案和公认的学术结论。它不像我们以前参加的考试,中考、高考、研考,这些考试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很清晰。教学大纲清晰,习题答案清晰,学术结论清晰。这个注电案例考试倒好,就告诉你一堆条文,没有任何的配套权威解读,没有任何的配套权威指导,没有任何权威的配套习题。那还自己修炼个屁啊!!!我知道,自己无论怎么修炼,我也分不清什么是接地极,什么是接地网,什么是接地线,有啥区别,有啥关系。怎么玩?没法玩,我感觉我快被案例玩死了。不行,必须报班了,我认识到了辅导老师的重要性。
次年2019年,报班。从过年开始,我每天坚持六小时学习,跟着辅导班的进度,好好做真题,好好看规范,好好听视频。应该说2019年我的学习时间还是很有保证的,工作不是特别忙,时间充裕。就这样到了考试那天,满怀信心的上考场。上午还凑合,考了个36,下午做了几道题直接没答案,和电晕那道题彪上了,最后直接崩盘考了个卷面26。2019年,知识题119,案例卷面62。许多考友和老师觉得可惜,其实我知道,这次应该是知识题和案例题双挂。因为知识题都过不了是进不了复审的。辛辛苦苦学一年,怎么好像还不如去年的3个月效果。百思不得其解!我从元旦开始,回顾了我一年的学习过程,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可能原因。虽然不能百分百确认,但是我觉得应该八九不离十。可能的失败教训如下:
1.需要重新认识专业考试!自我水平定位失败!
真题全部做会可能通过考试,但不一定通过考试!2008年以来,所有的真题,难度是逐年递增。现在看来2008年-2012年的题目,可能还不如这几年的知识题难。真题即使你做过多遍,但是假如没有一定的模拟题加练,很可能遇到生题就完犊子了!这又牵扯到了一个自我水平定位的问题。假如你只是做了真题,即使你已经对真题很熟练了,不好意思,你在考场上通过的概率只有百分之50。所以,必须增加练习题的视野。19年的我,只做熟了真题,不重视模拟,自以为水平足够,考场上稍微题目一变,立刻废了。
2.知识题没有系统练习
为啥没好好练习知识题?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2018年知识题我只复习了3个月就过了,现在看来不是啥好事情。让我过度轻视了知识题的难度。恰逢从2017年开始,知识题的设计开始发力,能感觉到出题人刻意地想把知识题和案例的悬殊地位平衡化。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知识题出了好多案例题,案例题出了一些条文题。另一方面,知识题的题干这几年倾向于向应用的方向靠拢,好多题目都是先交代个背景,然后再问实际工程问题。这种难度上的升级,加上我自身的轻敌意识,合力导致我的知识题挂科!看似119分很偶然,实际上有必然的因素!我这么轻敌,不挂我挂谁?
3. 案例题选题失败
19年案例考试我最大的问题是考试时没有任何策略可言。有点像足球比赛,当你是一支业余中学生弱队的时候,是不需要什么策略的,因为对于一支业余二把刀队伍来讲,球技不够精细是主要矛盾,战术和策略不起决定作用,所以2018年考试,光着脚不怕穿鞋的我,有没有策略和战术无关紧要!但是2019年的我应该说已经成为正规军了,技术基本定型,知识结构也挺踏实,基础有了,但这时如果不考虑策略,不考虑战术,就没有上升空间了,很可能被试卷打倒!2019年的题我基本上是挨着做,自认为学得不错,自认为能死磕出每一道题,结果下午一道电晕的题直接做了20分钟,把我干趴下了,满盘皆输。
4.案例题熟练程度不够,速度不够
19年最后半个月我基本没怎么做案例,每天捧着规范看条文,满以为这样可以使得知识和案例兼顾,却忽略了案例题已经手生了。真题大家一定要保证做5遍以上,5遍以上,5遍以上,最好最后半个月再刷一遍13-19年真题,后面我也会说到,假如刷的次数不够,思维定式练不出来,惯性思维练不出来,快速反应练不出来。
5.最后一个阶段强度很小
天天看条文,有个什么强度啊!原因大概就是这些……
三、从头再来
痛定思痛!
2020年,不服气,再干一年!
40多岁的我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2020年,针对19年分析出来的那几个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查缺补漏,把19年的那些不足和教训全部补上!再试一年,要么过,要么永远sai拜拜。毕竟,年龄不允许我一直这么干下去,生活可以包括考试,但考试不全是生活。还有家人需要陪,还有家庭和工作责任需要履行。
于是,我针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当然大方向还是得跟着进度走,因为是留级生了,有一定的基础,跟进度没啥问题,我基本上2020年前期第一轮、中期第二轮每天只学习3小时多就够了,每天晚上10点到1点就是我的时间,在家如此、办公室值班如此、出差也如此。我就这么坚持着跟着进度。我做了习题集和模拟题。还找了一些其它机构的模拟题学习。其他机构的模拟题不全是用来做的,大部分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继续提高了自己真题的熟练度,无论是哪年题目,限定好时间,快速刷题。最后15天时间,我把13年到19年的真题又做了最后一遍,同时把前三套模拟题(包括高端班的题目)也刷了一遍。最后半个月请了年休加国庆,我基本上保证每天用5个小时对付完60-70题,然后用5个小时刷指导书或知识题。复习强度在最后一个月的加大,最大的好处在于:在最短的复习周期内,你对真题、模拟题、条文、知识点的认知记忆是最新的、最强的!因为做真题、模拟题、知识题、过规范的周期都是最短的,前面的还没来得及忘记,后面这一轮紧跟着就补上了,极大的保证了最后考试前的熟练度。
2020年10月17-18日,收获,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知识题两个半小时就做完了,案例题我坚持在考场上事先准备的“五选一放”策略——(选题干短的题、选单问的题、选眼熟顺眼的题、选自己爱做的题、选条文题(结果20年好像一道没有)、6分钟放弃原则),一直向前冲。即使做不出答案,过程保留后,蒙一个选项,最后上午不知不觉答了23题,下午答了25题,案例最终估分78。哎,真特么不容易……
四、学习经验总结
学习经验总结——学习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入门:三位一体初构知识体系
看视频
视频非常精炼,导向性非常强,以高频真题考点为导向的视频虽然没有囊括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高频考点。看视频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自己的主要知识体系架构。考注电的过程就是建造一座大楼,首先需要构建架构,知识架构体系的建立好了以后,成功也就过半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知识架构应该是在2018年仅通过一本《高频》用3个月就盖好了,当然,那时只不过估计是个毛坯房罢了。
看视频时,知识点不要过分追求深度,点到为止,太深的知识不考,或者说大概率不考;不要过分追问为什么,适可而止,过多追问为什么将会严重影响效率。当然,视频中基本的问题必须搞清楚来龙去脉。效率优先,目的是快速建立主要的知识体系架构,速度一定要跟上节奏,不求多精,但求高效!复习效率高效了,信心会指数级增长!要知道,前期如果效率低下,很可能是狗熊掰棒子,新知识还没熟,旧的就已经忘了,很容易有挫败感,甚至导致放弃。
做真题
每一道真题都是精心设计的,真题是落脚点,看视频,看规范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会做题。真题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能够通过真题了解题目怎么出,认识一下出题人的思路(后期题目数量多了,遍数多了以后,甚至可以揣摩出题人的惯性思维)。二是通过真题能够加深对核心知识点、高频知识点的认识。学了条文以后,必须有题目配合才能加深理解。真题第一轮适合按知识点章节进行做,第一轮把真题的解析步骤能看懂即可,当然能会做那就更好了(当然,后期对于刷真题的要求很高,必须想办法做够5遍以上,每做一遍都有更深的理解)。
学条文
有考友问规范用不用通读,第一轮不用通读规范,效率太低了。第一遍规范应该用指导书进行索引去学习。每个章节的核心高频知识点都在指导书上,指导书包括了至少90%的案例知识点。指导书的索引维度非常科学!我们应该利用好指导书。正因为指导书的索引维度是跨多页甚至是跨多本规范的,所以有利于我们第一轮知识体系架构的建立。举个例子,关于导体,指导书把硬导体、软导体、电缆、接地用电缆、架空线路、甚至直流导体截面全部放在了一起。这种跨越规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记忆更加深刻。
总的来讲,看视频、做真题、学条文应该是初期我们入门的三大法宝。三个法宝无所谓谁先谁后,谁多谁少,三个法宝可能是同步的、交替的使用。对于基础较好的童鞋,如果觉得视频效率过低,可以先自学指导书和条文,同时辅助于真题进行巩固,遇到问题及时提问、交流或看视频解析;对于基础较差的童鞋,直接学习条文可能无法理解,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所以看视频学习的比重应该大一些。
第一轮周期非常漫长,起步,知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谁都是困难的,这是规律,因为从静止开始推一张桌子,加速度肯定是无穷大的,是最费劲的一个阶段,但是假如你把它推动了以后,后面可能相对轻松很多了。跑马拉松也是如此,第一个五公里是最费劲的,后面一般比前面轻松好多。第一轮复习也是类似,起步阶段非常痛苦,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这是规律!第一轮由于是按知识点大章节进行,大概包括了十五个章节,有的章节可能用不止一周,所以整个过程可能需要5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当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后,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上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巩固-纵横交错挑战遗忘曲线
第一阶段完成后,真题做过了一遍,指导书知识点过了一遍,基本的知识体系建立成功。别得意,这个时候可能前面学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没错,这也是规律,不必大惊小怪,咱又不是机器人,战线这么长,肯定会狗熊掰棒子。没事,咱只要是掰二个扔一个,那不还有一个嘛。
然而此时,我们的培训班的进度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题海战术。有人说我这第一轮忘得差不多了怎么还题海战术?没错题海战术提倡的是按年度刷第二轮真题,这种按年度的方式是重拾遗忘知识点的伟大武器!按年度做真题,打乱了知识点顺序,你前一道做的还是导体,下一题可能变成继电保护,再下一题可能是厂用电。这种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肯定好于第二轮继续按知识点做题的效果。因为,你如果要记忆十个单词,每个单词连续念十次,其效果实际上和念一两次差不多。做题也是一样,你连续做十道厂用电调压的题目,实际上和做了一两遍差不多,因为时间都集中在一起了。所以按年度做真题是非常科学的策略,大家一定要坚持。
当然,我建议第二阶段应该再增加一个复习维度,就是在横向按年度过题的同时,纵向按知识点再继续巩固条文和真题。两个复习维度齐头并进,可能效果更好。当然这种复习方法必须建立在充足的复习时间上来。我的做法是,每周最好匀一天到两天的时间交给纵向按章节复习,专门梳理半章到一整章的指导书知识点和典型真题。
纵横交错大法很适合留级考友,因为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第二年第二轮每年的真题一共65题,也就一两天搞完了,剩下几天完全有时间再给自己用来进行纵向按章节复习。总之纵横结合的复习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阶段的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做真题时应标注适用于自己的坑点集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倾向性错误,同样的真题,这次可能做对了,第二次做可能又做错了。错误原因,可能这次是因为A原因错的,下次可能是因为B原因错的。所以每做一次真题,都会有新的心得,都会有新的感想,都会有自己给自己新挖的坑,并且自己跌进去。所以我们需要将坑点进行总结和积累,当然最后阶段老师会提供坑点总结,但是属于我自己的坑点才是适合自己的。比如在选择MOA到主变的距离时,我自己的坑点就有8个,同塔双回计1回,最恶劣原则、只计出线、是否1.35、一般只计1段、括号内还是外、N-1原则、距离是电气距离等等8个。坑点的积累对于日后的功力拔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规范或指导书应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标注
标注方式因人而异。但是原则是相同的,方便定位。
(1)要在条文旁标注重要的、典型的、易错的历年题目,当然,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就不用标了,标的时候用铅笔,切记千万别用各种颜色的笔图的乱七八糟。把条文全标一遍等于什么都没标。建议在规范上图的颜色只有三种,
1)黄色的是知识题的提纲,
2)红色的是案例题的条文,
3)蓝色括号是重点的条文内容。
画的时候,只画提纲性关键词即可,重点的条文内容建议用蓝色画括号的方式进行即可,比如说有些非常适合设计成多选题的条文内容是非常有必要把可能的选项用括号标注的。
(2)标记时须索引其他页、其他规范的相关类似知识点信息,举个例子,电容器涌流跨越了50227和5014两本规范;接地变跨越了5222和5153;这些都需要相互索引。
(3)在指导书或规范上标注老师视频中讲解的重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你不用再听第二遍视频了,效率大增,例如,什么情况下考虑非周期,短路计算用分裂还是并列,电压怎么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规范本身没有的,都是老师们研究真题多年后的总结,必须将其条文化,最好全部是闭卷思路记住。
适当编制补充性的,或者适合自己的总结
应该说老师的葵花宝典指导书中经典总结非常多了,比如说绝缘配合那张表,比如说MOA额定电压那张表,比如说绝缘子选择的两张表,比如说金具和绝缘子强度计算的那几张表,比如说绝缘子闪络的一张表,比如说311中那三个耐压的几张表。
这些表格的共同特点是将规范中非常分散的内容高度集中,从而大力提高了解题效率。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复习过程中都有自己认为的薄弱环节,有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指导书上有,因为指导书我认为是一本高浓缩的教材,老师已经删掉过好多性价比不高的内容了,这从老师的课件上能看出来。比如说,直流断路器保护配合可以说是个难点,但是指导书上貌似没有特别详细的内容。
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适当设计一些适合自己总结性表格。比如说,我觉得电晕计算非常易错,设计了一个电晕六步计算表;觉得火电厂调压计算非常繁琐,设计了一个调压计算表;沉淀老师19年自己设计了一个电缆C值计算表非常好用;单相接地变因额定相电压和额定线电压的取法不同导致一系列的计算结果不同的对照表也值得总结;等等等等。
指导书的表格习惯如果不适合自己,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完善和改观,比如说,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线路的内容,毕竟30分大户,于是自己整理了输电线路的所有知识点,涉及了气象问题、风速问题、角度计算、导地线布置、荷载比载、弧垂、应力、绝缘子个数、金具选择、档距计算、杆塔荷载、振动防震、电晕无线电干扰计算、防雷、架空线参数、定位等16个内容。这些章节都是按我的学习习惯进行分类的。考试的时候,我基本上脱离了线路手册和50545,完全按照我的线路小总结答题。
当然,话又说回来,没有必要将总结全部推倒重来,那样太浪费时间,自己的总结一定是补充性的,你觉得哪里需要完善就补充哪里。补充一些总结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夯实知识的理解,抄一遍知识,整理一遍知识的过程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二是最大可能的将知识点总结全面,会有利于下一次的复习周期大幅缩短。毕竟索引在完善,知识在巩固,必然越复习越快,每一轮的复习周期如果都比上一轮快,说明效果就出来了。最后阶段,你会发现,可能两天就能过一个章节。
总之,如果第一轮的目的在于构建知识架构,那么第二轮的目的主要是为知识架构添砖砌瓦。第二轮的复习是个纵横维度交错的过程,是个知识点巩固的过程,是一个串联各种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将规范读厚的过程,是一个将规范和指导书标记成蜘蛛网的过程,是一个深化标记和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2到3个月。经过第二阶段以后,真题更加熟悉,规范更熟悉,条文更交织,知识点更不易忘。
第三步:冲刺,查缺补漏提高做题强度
2019年,我的复习节奏非常不错,前两个阶段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真题每题的来龙去脉都已搞懂,每年的模拟试题都基本上90以上,但是19年考试的时候上午凑合,下午直接崩盘。事后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自我水平定位有所偏差,没有利用好最后的冲刺阶段。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很容易给我们造成假象,一种基本没问题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我在19年第三阶段就是这种假象,每天在群里侃大山,聊大天,还给大家答疑。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能力水平的定位有了问题。
我们练习的真题都是做过的题目,无论做多少遍,都是见过的题目,题面非常熟悉,导致我们做题时心里有底,不会紧张,但是假如考试中题目稍有调整变动,立刻变得非常陌生,这种非常陌生的感觉会影响做题的自信,稍有不慎必然慌神,崩盘就在一两题转瞬之间。所以对于自身实力的定位将非常重要。不妨大家在复习完前两个阶段后做一下自己的实力评估,看看到底自己几斤几两。那么评估的指标是什么?我觉得如下几点:
1.问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偏科?
大部分人都有偏科,建议大家不要偏科,不要随便放弃某些章节,知识点虽然很广,但是那些不熟悉的领域考的都不深,没有必要舍弃,照明、IEC等这些知识点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把它们拿下,继电保护和二次每年至少6到7题。舍弃多,过得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2.问一下自己条文定位速度是否快速?
到了第三阶段,应该适当的练习知识题,历年知识题只要认真做够5/6套,每题必查,应该至少都在140左右,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知识真题,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条文的熟悉能力,当每套70道的知识题能够在两个小时做完90%并且达到70分,基本上条文就相当熟悉了;
3.问一下自己案例做题时是否有固定而稳定的套路?
我觉得好多知识点我们自认为很熟悉,其实熟悉程度是不够的,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每次解题的套路、步骤都不太固定,就像踢足球一样,好的球员脚法非常定型,但是有些球员踢球的脚法非常不固定,有一脚没一脚的,有时能蒙进个世界波,有时连踢几个高射炮。做案例题也一样,我们应该对每一个考点精心总结解题套路,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考试时严格按照套路,肯定不会有错。比如说,哪怕是最简单的计算短路电流,其中涉及到先除根号3还是先除电压,我觉得都应该固定好步骤才对。
4.问一下自己做案例题我们是否已经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
主要要问自己,这个题还有没有更能省点时间的空间了?还能不能再快了?比如说以前做电缆截面,当C值需要我们计算时,我们完全能根据纤芯材料、绝缘材料将公式简化成一个直和交直流电阻比有关的几个公式(沉淀老师19年就是这么做的),这个题目可能至少节省了3分钟时间。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面对大部分新题能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这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许多考友一看到新题就崩溃,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模拟题加以练习,才能解决见新题就完犊子的尴尬。
其实大部分考友在完成前两个阶段后的实力是不足以应对考试的,因为现在的考试难度逐年加大是不争的事实。只熟悉真题能不能过?能过!能不能一定通过,那可不好说。所以基本上成败就在于第三阶段,我们能不能从量变到质变,关键在于第三阶段。我认为第三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强度,最大化熟悉真题。真题永远是根本保证。真题都做不熟,进阶无从谈起。比如说我觉得最后半个月将历年真题全过一遍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二、拓宽广度,做一定的模拟题、新题进行练习。提高自己应对生题的能力;比如说五套模拟题你能做对几道?
第三、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进行加练。比如说,大部分的考友会比较怕厂用电、继电保护,那我觉得应该在第三阶段的一两个月内找一些题目进行强化。
总之,第三阶段是个关键期。当然随着试题一年比一年多一套,很可能第三阶段找不到了。但是冲刺的最后一两个月阶段必须要区别于前两个阶段!大神也说过,哪怕前两个阶段你吊儿郎当,第三阶段必须迅速归队!最后两个月就是决定生死的俩月,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差下的两三个题的分补上,毕竟许多用了功的考友差就差那一两个题的分;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您是分子还是分母!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你用不用再浪费一年光阴!
总之,注电专业考试就像黑夜里洗衣服,你就使劲揉吧!第二阶段过了一会看看干净程度就行,也不用老看干净没有,功夫到了,衣服自然也就干净了。最后祝大家2021年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