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敬的名人(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600字)
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每个人眼中就会有不同的名人。
而我眼中也自有我敬佩的名人。
我敬佩的100个名人之一:贝多芬
贝多芬约30岁时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死于奥地利维也纳,享年57岁。
他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在逆境中不放弃奋斗,始终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这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
贝多芬是一股自然力。
他似乎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而终于领悟了其深邃的力。他自己曾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爱田野……我爱一棵树甚于爱一个人……”
有一段时间,从黎明到黑夜,在田野里,他独自散步,帽子也不戴,顶着太阳,或者冒着雨。
舒曼在谈到他创作的《第五交响乐》时说“这支交响乐总对我们有一种永恒的威力,好比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虽然常常发生,但总使我们充满恐惧和惊讶。”
辛德勒也说“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髓。”
贝多芬生前最后一幅肖像
一、他一生饱受疾病的摧残。
1796年耳聋症开始肆虐。随后的日子,除了耳聋,他的健康也每况愈下,1817年深受肺命的困扰,1821年患了急性关节炎和黄疸病,1823年又患了结膜炎,1826年患了胸膜炎。
二、除了肉体的痛苦,他还受着心灵的折磨。他一再为情颠倒,却情场失意。
1801年,贝多芬钟情于朱列塔,这曾让他感受幸到福的时光,两年后却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经此变故,他精神竟濒临崩溃。一生之中,只有这一次,他似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但他性格刚强,不甘心在磨难面前屈服。在《给韦格勒的信》中他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时期他创作了《丧礼奏鸣曲》《幻想奏鸣曲》《月光奏鸣曲》以及《第二交响乐》等作品。
1806年,贝多芬和特蕾泽订了婚。他们彼此相爱,这使他心神安定,有利于其才华结出最丰硕的果实。但这爱情的美好却因神秘的原因在1810年解除了婚约。这时期他创作了《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命运)和《第六交响乐》(田园)等作品。
就这样他为爱情所抛弃,又开始孑然一身。他正当盛年,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力量,就是使人有别人一般人的气势。他无所畏惧,不再顾忌社会、习俗和他人的评判。尽情的欢乐,尽情的疯狂,1812年,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第七交响乐》和《第八交响乐》。
三、他还一直遭受金钱的烦恼,贫困窘迫。
童年充满艰辛,少年时代便需为生计发愁。1787年,失去了慈祥的母亲,酗酒的父亲无法支撑门户,他成了一家之长。
在维也纳期间,曾挽留资助他的几个皇亲国戚(保护人)相继散的散,死的死,生活费未能如数提供,不久便干脆停发。有段时间,他几乎沦为乞丐,不能出门,因为鞋子有破洞。他欠出版商很多债,作品又卖不出钱。音乐会获得极大的成功,却无盈利可言,生活的窘迫状况无任何改变。连他最后的日子一直为贫困的阴影所笼罩,幸好有几位英国朋友慷慨解囊。
但即使身处悲哀的深渊,贝多芬仍然讴歌“欢乐”。先后又创作了《D调弥撒曲》《第九交响乐》等作品。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奉献给全世界!
贝多芬
坚强而纯粹的贝多芬,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他是我敬佩的100个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