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课文(夹竹桃课文阅读答案)
一、把握方向,精准确立教学目标
《夹竹桃》这篇课文被读者称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可圈可点之处较多。钻研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深入浅出,理性取舍,则是教育的大智慧。这节课的教学没有包罗万象,雷燕老师重点和学生一起品读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其余段落略读。重点突出,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教学目标为三条:感悟夹竹桃“韧性”的丰富内涵,品味文本语言表达,背诵第四段和第五段。目标精准定位,教学板块也十分清晰:1.复习导入,初识作者;2.品读课文,体会夹竹桃之“韧性”;3.补充阅读,由花及人,感受季羡林之品性;4.美读想想,领悟写法,品花影之曼妙。
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来源于对当前阅读教改方向的精准把握,那就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四个方面。有学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为了指向核心素养,统编教材提出“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每一课都设计了不同的语文要素训练点。《夹竹桃》是苏教版教材,雷老师却上出了统编教材的味道,梳理出本课的语文要素:反问、衬托、想象等,教学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方向。
本课教学非常重视积累,教给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读!再读!还是读!老师亲切自然地“聊”“问”“导”,学生从课始没有见过夹竹桃,到慢慢地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构段方式,体会表达的细微不同,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和文章的内涵,最后熟读成诵。这一课教学,字、词、句、段的训练十分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真实地生长。
二、发现不同,用心品味文本语言
季羡林是散文大家,看似朴实寻常的文字背后却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非用心不能体察。学生阅读这样的散文,很容易被迷惑,目光在寻常的文字上滑过,自以为读懂了,这样的阅读所得极其有限。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在语言表达的“寻常处”提出“不寻常”的问题来。教师善用“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比较不同的句子。课文中的句子:“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教师写了一个句子:“开出一朵,又败了一朵,长出一嘟噜,又黄了一嘟噜。”比较两个句子有何不同?花一般都是先开再败,顺序应该是:“开出—败了—长出—又黄了”。课文中的句子“败了……开出……黄了……长出……”,这么写不是违背花开花落的自然顺序吗?这样一比较,就把汉语用“语序”表达“语义”的秘密破解了。类似这样的表达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比较这两个词语,表现出不一样的韧性、顽强和斗志。(2)比较不同的词语。“一朵”和“一嘟噜”两个词作比较,感受夹竹桃蓬勃的生命力。还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引导学生把夹竹桃和院子里一年三季开的花作对比,课件出示“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反复对比着读,突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生生不息。教师在语言的寻常处发问,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带着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寻常处”看到“不寻常”的风景。(3)比较相同的写法。读到“三处幻想”,教师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语言上又有什么微妙的不同呢?三处都运用了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同样表达“我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是语言却很生动,没有重复感。这就是散文大家的语言!教师的“问”犹如在“寻常处”打开了一个窗口,让学生看到了语言的运用之妙,领会到了语言的运用之道。而这样的“问”,都是引导学生从“怎么写”的视角,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三、依据文体,体会阅读散文之法
散文怎么教?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解散文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散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修辞手法、文章写法的分析上,雷老师在这个方面也作了很好的示范,如第三板块的教学。
1.由花及人,从补充的阅读资料中去感悟。
师:同学们,季羡林老先生是非常喜欢花的,他家中有许多花。夹竹桃既不名贵,又不美丽,为什么他对它情有独钟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呈现:季羡林照片及相关介绍)
师:是啊,他们有着共同的品性。我们学习夹竹桃,其实是在学习它的“韧性”这一可贵的品质。我们虽然是在读一种植物,但其实我们是在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和夹竹桃一样有着可贵的“韧性”。
写散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情趣、生活态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要让学生体会散文的阅读旨趣。
2.知文识人,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
散文之“散”,在于文中有一些“闲来之笔”。《夹竹桃》中的第三自然段便是一处“闲笔”,写了一年三季园子里花开花落的热闹景象,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长串的花名,而对夹竹桃却只字不提。在教学时,教师从写法的角度,去探究“衬托”这一语文知识。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无不奉陪”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在此处教师让学生驻足,背诵涵咏。这看似与写夹竹桃无关的“闲笔”,却道出了作者爱花的生活情趣。他家里养了那么多的花花草草,乐此不疲,醉心于花草之间,其人其趣可见一斑。正因为他阅花无数,对每一种花的品性了如指掌,才会和默默无闻、韧性十足的夹竹桃产生共振,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体会到作者对夹竹桃深深的喜爱!读到此,你才会领悟阅读散文的妙处。阅读散文要得其真味,就要有一双慧眼,会看到那些“闲笔”与“正笔”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看得到作者情思的飘移与转换。这便是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技巧,如此,学生的阅读心灵也会变得细腻起来,进入一种沉潜式的阅读境界,获得审美的愉悦感,而愉悦感才是最恒久的阅读动力。
《夹竹桃》课文较长,短短的40分钟怎么教?雷老师采取了突出重点、长文短教、一课一得的策略,经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是极佳的。教学相对自成一体而课堂又不被填满,彰显了她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她提出的“立足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大阅读思想。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