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文章(家庭教育文章12篇)
「战友美文」我(郭 磊)记得从去年夏天的《当孩子面临危机时》开始,已先后刊发过高姐四篇“畅谈孩子家庭教育”的文章了——成系列啦[笑][玫瑰]育子成才,百年大计,“兹事体大”,高姐这是功德无量哈[赞][心][谢谢]
如“种豆得豆”一样,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谢谢][作揖]高姐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人生修行!并寄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加油啊[加油][玫瑰][作揖]
陶俊峰 摄影
蒋芳杰 摄影
陶俊峰 摄影
《家庭教育三戒》
文/高丽华
虽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虽说每个家庭各有各的难题,但是作为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可寻的,有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可供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三件事让我深有感触,姑且称之为“家庭教育三戒”吧。
汤华中 摄影
第一件事,是一位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小儿子大打出手,结果造成了孩子的语言障碍。梁晓声在回忆录《我的父亲》中写道,儿时家里很穷,读小学时,有次刚穿的新衣服被一个恶作剧的同学用碎玻璃在背上划了两道口子,回到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就狠狠抽了他两耳光,他没敢哭,却委屈得三天没说话。
第四天,老师让他朗读课文,他拿着书本憋红了脸,竟发不出声。当时教室后排还坐着七个外校来观摩教学的教师,大家都惊诧地看着他,老师着急地问:为什么不读?他干张嘴说不出话,哇地哭了起来,因为他怎么也读不出课文的第一个字。“从此以后,班里就少了一个老师喜欢的领读生,多了一个结巴磕子”。
这是梁晓声上小学的事,他的口吃,直到上中学才慢慢调整过来,但是说话还是留下了后遗症,遇有表达的紧要关头,便有点语言障碍。
这件事,做父亲的也许没有放在心上,小孩子,打两下教训教训很正常。可是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还稚嫩的孩子,被冤枉了又突遭施暴,那种委屈和惊吓,对身心的摧残是很严重的,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打孩子不对,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更是错上加错。愿家长们引以为戒。
汤华中 摄影
第二件事是我的一位邻居孩子参加高考,妈妈给他定了上名校的目标,孩子压力很大,到了高考那天,孩子一早起床就“嗷嗷”地要吐,儿子一“嗷”,妈妈也“嗷”,娘俩一块“嗷”,高考成绩自然不理想,心理学上,这叫“目标颤抖”。
一个正面的案例是今年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的家庭教育。谷爱凌的妈妈谷燕在施教中强调“专注于事物本身,享受过程比得到结果更重要”。这种“过程高于结果”的理念,让妈妈变得很宽容,很尊重孩子的热爱与选择,从不逼女儿做什么,允许女儿失败,只要尽到了努力,结果隨缘。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好好享受比赛”、“没有关系”、“你已尽力了”。
这种教育模式把孩子从“目标颤抖”的压力中解放了出来,所以谷爱凌才能在国际大赛中保持着举重若轻的好心态。可见,“把目标前置”,过度强调结果,会招致孩子压力过大,丧失了做这件事的兴趣。而当做一件事没有了兴趣时,能有好的结果吗?也因此,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戒。
汤华中 摄影
第三件事是热播剧《人世间》中那个让人很不省心的女孩玥玥,她叛逆,她和父母没有感情,她遇事总是与父母对着干,她称自己的父亲是“住在家里的那个人”……她让父母伤透了心,也让父母悔青了肠子——悔不该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寄养在舅舅家,一直到她长大成人。
虽然是电视剧,玥玥的情况却是现实中的一个挺多见的现象,很多年轻人有了孩子,或因工作忙或嫌带孩子麻烦,就把孩子交给老人带。2020年有个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全国约有五成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大的。
隔辈的老人在生活方面带带孩子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家庭教育一定要以孩子的父母为主导。这是因为退了休的祖父母年事已高,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与主流社会有一定的落差,带孩子容易出现溺爱、教育跟不上等问题。在孩子的成长中,父爱和母爱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父母的科学教育和爱心陪伴,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好习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汤华中 摄影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在孩子0~3岁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达成养育的依恋关系;在孩子3~6岁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开始知道规则,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如果父母在这个年龄段还没有学会对孩子说不,那么孩子的青春期将会成为父母挥之不去的噩梦。
由此可见,那些在教育孩子方面做了甩手掌柜的父母,或许可以轻松一时,却有可能悔之永久。这,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戒。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人生修行。家庭教育,学问很多,惟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是引导孩子走向优秀的路径,愿天下父母都能成为懂孩子懂教育的好家长。
汤华中 摄影
蒋芳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