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参考书目/考试科目
财政税务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依托1949年中央税务学校的税政专业、1951年成立的中央财政学院财政系、税务系而逐渐发展起来。2016年学校在原财政学院和税务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财政税务学院,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的财政税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财政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发展所依托的财政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院。学院是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单位,是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家试点单位之一,是教育部首批面向全国招生的税务专业硕士项目重点单位,是全国最早获批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之一。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方向):财政学、资产评估、税收学、税收学(税务师方向)、税收学(国际税收方向)
硕士点:财政学、税收学、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税务(专业学位)
博士点:财政学、税收学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2%;超过6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多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学院还聘请了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缘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教师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财政部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近20所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
人才培养
学院围绕“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实行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思想品德优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突出、政策水平高深,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财经高端人才。学院定期举行大型学术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和模拟面试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还建立了十余个本科生校外教学和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学年实习、毕业实习等提供了平台。
学术交流
学院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科研交流活动。教师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财税改革方案的设计,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几年,学院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理念,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荷兰、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的相关院系、科研机构开展全方面的教育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还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交换学习和联合培养工作。
学生发展
学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依托德育示范基地“幸福体验馆”的资源优势,举办“乐活氧吧”、“致学堂”等爱的聚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搭建“行走”的课堂,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体验性教学、职业生涯素质培训等活动,增强专业认知与体验;举办论文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专业使命感。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培养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贤达论坛”每年邀请社会各个行业的知名人士来校开展讲座,不断丰富广大学生的视野,广泛涉猎各个行业发展的最新资讯,奠定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石。多名学生获安永国际税务精英大赛全球总冠军、德勤全国税务精英挑战赛团体季军、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学生体育活动成绩优异,男子篮球队曾获得中财杯冠军,男子足球队曾获中央财经大学各种赛制冠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绩突出,依托校内实践创新基地“财税学术创新与创业精英训练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比赛三等奖、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比赛二等奖。毕业生升学进修比例稳步上升,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部分优秀毕业生被美国杜克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
财政学 (020203)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参考书目:
《宏观经济学》 [美]N·格里高利·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第六版)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好》中财考研圈
财政学:复试参考书目
《财政学》 马海涛、温来成、姜爱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6 第一版)
《中国税制》 马海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6第九版)
《政府预算管理》 李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