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同学反馈
复试不就是走走过场
初试分高就基本上稳了?
对于这种现象小On只能说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很多人误以为拿到初试高分
录取就稳了!
但在去年考研
初试400+高分在复试被刷的案例屡屡出现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拟录取名单中有一位初试402分的同学最终未被录取,其初试成绩在这一批名单中也是并列第三名,与第一和第二名分差仅4分及以内;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眼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一志愿复试名单最低分424分;
扬州大学:文学院的各专业复试线基本都在395+,文艺学,古代文学400分;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复试名单,共88人进入复试,其中74名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最高分达到441分;
复试是对一个考生多方面的考察
这对于从小到大一直是应试考试的
同学来说其中暗藏的陷阱还不少!
今天就来分析一波
为什么初试高分还会被刷?
以及复试有哪些坑绝对不能踩?
复试为什么会刷人?
首先,在准备复试之前,我们要对复试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从初复试权重来说:复试的重要性不亚于初试。招生单位可以实行复试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要复试不合格,不管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可以拒绝录取。
‼ 从备考时间上来说:初试历时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复试的准备时间也就1到3个月。时间越短,越要目标明确,计划得当,试错的成本增大,一定要少走弯路。
‼ 从竞争激烈程度看:虽然初试的时候,我们的竞争队伍更大,但其中不乏陪跑者,到了复试,对手的整理实力更强,一定不能轻敌,不能懈怠,要全力以赴准备。
‼ 从备考的环境和个人状态看:复试我们的学习效率不一定能有初试高。一方面因为刚考完初试,学习上会有一定的怠惰。另一方面,初试成绩和分数线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整个备考阶段的心态。
此外,整个复试阶段,我们还要搜集和获取很多信息,还要期末考和过春节,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兵荒马乱”,也难免影响复试备考状态。
复试究竟要考什么?
复试的考试内容可参考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章程第四十八条: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式:
复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综合面试成绩×面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外语成绩权重
✅三者之间的权重:
一般笔试的权重为60%,面试的权重为30%,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的权重为10%(笔试和面试的权重是学校自行规定的,当然也有很多学校面试占50%。)。这对于一直以来都以纸笔+应试考试为主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再来看看规定里说的三点:
01 创新能力
你要平心静气的问问自己过去的学习工作中、项目实践里,有哪些创新呢?这些创新又该怎么展现给老师?比如老师在现场中问到了创新的相关问题,你有没有回答的思路,有没有回答的内容,回答内容和论据是否充分?
02 专业素养
注意专业素养,是专业和素养分别两件事,只不过用一个词表述出来罢了;先说专业,你对你所报考的专业了解得够系统么?复试的老师可是在这个专业里摸爬滚打的老江湖,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解的经度和纬度不大比我们大很多,还喜欢问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导师喜欢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生,自然问题就会问得非常的灵活和发散。
比如你考金融学,复试中老师可能让你简要介绍一下经济增长的L型增长;也可能让你聊聊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阻碍;
比如你考应用心理,复试中老师可能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探讨疫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比如你考物流工程,复试中老师可能会让你聊聊什么是供应链?为什么京东和天猫都是网店,而京东则属于实体型公司,而天猫则属于平台型公司?
比如你考学科语文,复试中老师可能让你聊聊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还会问问你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倦怠?
比如你考法学,复试中老师可能让你聊聊对物,物权,物权法的理解?顺便还问问你新冠疫情到底属不属于不可抗力,为什么?
你看这些问题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样?这就是专业素养复试现场的真题,不看真题不知道这些专业老师的问题竟然这么灵活,问得完全没有章法,问得完全不讲武德。
并且有可能让你中文回答也有可能让你用英文回答,如果没有提前有效的准备,在考场上你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出来么?
03 综合素质
复试综合素质考察的是啥?综合素质考察的是除去书面学习能力之外的创新能力、总结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能体现你综合素质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不是你没有,而是没有系统且有针对性的的梳理总结过。所以,会觉得复试摸不着头脑,觉得无从下手。
如果有想报班或者对考研不了解的可以找我们,公众号:文都online,老师等你来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