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课件(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数学)

2022-03-30 20:57:11 来源:

2021年5月14日-5月16日,在我校数学教研员刘立山主任的带领下,我又一次地走进了小学数学现代与经典,聆听了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印象当中这是第四次参加现代与经典,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迪 ,这一次亦然。初夏的苏州,烟雨蒙蒙,绿树成荫,给人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感觉。我想除了苏州,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更好地诠释现代与经典这样的主题。

第一天的早上,我们坐着大巴车早早来到学校,置身坐落在苏州市吴江区的东太湖实验小学的学校里,顿感清幽闲适,就在这样的美好中我们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给我们展示第一节课的是徐斌老师,徐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观摩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整合课,并作了《无痕教育的美学意蕴》的精彩报告。初看课题,一头雾水,单元整合,如何整合,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徐老师通过无课件、无固定教案、无教学情境这样的三无课堂,向我们展示了计算教学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整节课只有几道除法竖式,却让孩子们在不断的试商调商过程中,让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与繁衍。在四舍、五入等调商试商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徐徐而至,课堂学习水到渠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在顺其自然中学习知识,有无相生,见素抱朴,大道至简。

再听贲友林老师的复习课——《倍数和因数》复习课。以前听贲老师的课,最大的感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课老师的话很少,能让学生说的老师坚决不说,但是这节课我发现贲老师的课变了,老师的话多了。 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个性的思维在集体的碰撞中不断比较,不断关联,不断深入,同时在相互的对照中特别注意学生归纳与对比,让学习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学生交流想法,其他同学在倾听,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比较,自己的想法发生着改变。学生“思”,教师“引”。你向我问路,我指引你们方向。这一点也在他的报告中得到印证。原来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努力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和质疑,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样一节与众不同的复习课。

这次学习,黄爱华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复习课,课题就叫《整理与复习课》。课伊始,老师就问孩子们通过这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你练就了哪些真本领?孩子们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黄老师告诉孩子们复习课不光要学会整理也要学会明理,要明白数学的本质和联系。这些话也许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在黄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整理,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有了问题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理性思考。

关于复习课,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学为中心,孩子们在复习课上能不能整理?学生又会怎样整理?整理、列举、表格、画图等等这些整理方式,孩子们真的会了吗?深度学习真的需要一个过程。这也需要我们这些引领者和孩子们共行,共思,共悟。教学,真的是学生和老师相约的旅行。

回想这两天半的学习,无论是专家们的报告还是优质课都可谓精彩绝伦,我们不断地被这些教育大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经典的实践所折服,所震撼。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到底要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孩子们什么样的能力,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等。养鱼养水,养树养根 ,为新时代造就“积极生长者”。

初夏若雨等花开,一场场春雨,一场场夏雨,满树的花开了,繁花似锦,满树的花又谢了 ,落英缤纷。周而复始,不负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