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于2023年9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珠海举行。9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分论坛“制造业的未来:自动化,数字化,还是智能化”上指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联合起来,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整体经济、制造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
“制造行业整体趋势是把精准制造作为重要产出,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加以实现,前景非常广阔。”周小川表示,精细化很可能是自动化能够实现的结果,自动化三段式包括感知对象和条件、用数字模型计算、执行机构完成工作,精准也是在三段式上出现的,传感器感知一定要精准,决策的计算在数字化基础上越来越精准,执行也是如此,比如荷兰光刻机,那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做的精准程度最后体现在光刻上,这样的精准是整个系统才能够做到。
周小川还强调,“未来如何让智能发挥作用,同时又使其处于可控状态是值得讨论的。”他建议,将来如果工业制造业智能化,三个阶段适当隔离比较安全,不管AI怎么发展,智能再提高,这样不容易越界。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对就业可能会形成实质冲击。周小川称,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侵蚀白领的低端作业。尽管如此,人与机器之间关系非常丰富,智能化对就业也有很多乐观的影响。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周小川:关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我认为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过去自动化就有数字化因素,只不过那时数字化水平低一些,也是要用数学模型做最优化,是有一点智能化色彩。这几个东西连在一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整个经济、制造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关于安全担忧,大家看到很多网络攻击,特别是有战争发生的地方,电厂、炼厂等工业设施受到破坏,如何能够在自动化方面更安全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话题。自动化对未来就业、生产要素产生哪些影响,应该有哪些政策加以应对,这也是应该关心的题目。
40年、50年之前主要是过程自动化,也就是连续系统的自动化,比如炼油厂、石油化工、发电、电厂这些连续系统处理的流动变量。连续系统自动化很明确分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是感知对象和条件,通过传感器感知对象和周围的条件。
第二个段落是用数学模型,也就是用计算机大规模计算,弄清楚怎么调节,想做什么。
第三个段落就是执行,要有执行机构,用什么东西去做,连续工业用得比较多,如调节压缩机、阀门、加热器等执行机构。连续工业之后就是离散系统,可以用三段式来看,要有感知对象和条件,同时也要在数字化条件下应用计算设施,实现工作的优化,第三段要用执行机构完成工作,在离散系统里就是机械手或者机器人。从未来的发展看,每段都会用到AI人工智能,从对象和条件的感知来讲,除了传感器,以后还要有模式识别,真正弄清楚感知的对象和条件。
中间肯定是用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模型实现智能化的优化,用大量的反馈系统调整它的动作。这三者之间从工业制造行业来讲,希望将来如果智能化,适当隔离一下比较安全,不管AI怎么发展,智能再提高,不容易越界,有点像金融界所说的三段之间要有防火墙,这样就少出意外的事故,避免把智慧转化给机器以后,不知道机器到底做了什么。
与此同时,有的人说未来的制造就是所有东西都连到互联网上,但这样不见得很安全,一种做法还是使用内联网,Internal容易实现三者之间的隔离,要有通信管理和外部连接,而不能什么都和外部连接,作为企业来讲,如果什么都暴露在外面,可能不安全。如果一个工厂、一个公司是一个内部系统,最大量的通信和信息交流是内部,少量是外部,那么外部就可以小心一点。
在发展趋势上,是值得讨论的,未来怎么让智能发挥作用,同时又是处于可控状态,通信既要发达又要畅通,同时要高度考虑安全性。
经济学界比较关心对就业的影响,有些人说没关系,自动化机器都开始用机械手、机器人了,工人换下来以后就给机械手编程,照样有活干,它干得更快、质量更好。其实这个事可能更严峻一点,最近ChatGPT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其中有一条是做一些初级的编程,只要给它大概的意思,它就能编程。因此对就业可能是非常实质的冲击,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也还有很多乐观的方面。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政策怎么制定,价格机制怎么起作用。将来批量化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人做的东西越来越贵,你看街上的旅游纪念品,手工就贵,批量生产就便宜。现在有人说门口的商店是不是都改成自动、无人值守的了,餐厅端盘子都是机器,价格机制的变化最后会发现有人服务的价格会比机器服务的价格高得多,这种调整将来会对自动化人机之间关系有影响。
回过头再说一下三段式的自动化,一般情况下能够设立防火墙、分段,尽量做适当的隔离,有些不容易做的,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正好三段全结合在一起,从传感器感知到决定怎么操作、计算,到操作执行,其实就是油门、刹车、方向盘连为一体,正因为连在一起,困难比较大,偶尔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很多年不能够或者不敢把它付诸于实际使用,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工业自动化的走势,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作为我们科创大会的一个题目,我愿意在此聆听各位专家的意见,从中得到一些学习。
张燕冬(主持人):建筑行业的自动化可能相对特殊一些,包括风电领域,核心是在讲数字化、智能化在赋能自动化,所以我们有时候边界是模糊、交叉的。您怎么看?
周小川:对,说实话更多是一体的,你说的这几个关系,我说一点想法。你把精细化放到前面,其实精细化很可能是自动化能够实现的结果,也就是说有的精细化就是精准生产、精准制造,精准制造就是因为有了自动化才能做得到。
刚才小米老总也提到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对于我们搞经济学的人来说,过去经济学定义企业就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当然效率高了肯定利润就多了。效率制造业也包括怎么选择人工和自动化,如果自动化比人工还便宜,当然选自动化。过去自动化都很贵,不像现在一样,为什么还选它?因为它精准,做的产品质量高,质量一高价格也提高了,性能好,产品率也高了,所以也是帮助利润最大化。效率包括速度、产量如何,加起来变成选择自动化的动机。
精准也是在三段式上出现的,传感器感知一定要精准,最后决策的计算在数字化基础上,越来越精准,执行也是,比如荷兰光刻机,那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做的精准程度最后体现在光刻上,但是光刻只是工艺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精准,是整个系统才能够做到。可以看到整个制造行业的趋势是把精准制造作为一个重要的产出,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加以实现,这个前景是非常广阔。
张燕冬(主持人):非常感谢,周行长强调了一体化、精准的结果。
周小川:这些属于技术的可取性,想要更多数字化的时候,先看当时网络是什么技术条件,想要大模型做自由化计算的时候,可以看算力在哪,最后想精准执行的时候,比如到了集成电路,看光刻是多少纳米,光速是多少,一体化是和整个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有时候取决于条件,你的目的既要数字化,又要自动化、智能化,要提高精准制造,取决于其他条件,包括通信发展、计算机行业发展、传感器的发展,现在大家更多是看AI。
张燕冬(主持人):周行长,您所有专业都是在自动化、计算机行业,又主管中国最大的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您的专业如何影响您在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管理?
周小川:接着刚才说到的港口自动化,我们几年前正好到青岛开会,我去看了青岛码头,实现了青岛港全自动化,除了从装卸船、吊装到集装箱摆放,到集装箱最后出货,整个数据管理都做到无人化。有意思的是过去青岛港不算大港,今年的数字显示北方港的出货量已经大于上海港、洋山港、舟山港、深圳港。它变为第一大港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制造业出口在增加,北方制造业比较多一点,在整个全自动化过程中,除了要用到很多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外,整个系统的设计是依靠以前运转下来的大量数据,通过建数学模型、仿真反复验证整个自动化的过程,除了这些,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关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行业,有四个重要环节,其中一个是设计。设计是中国过去很多年都赶不上,因为这个环节比较开放,很多工具实际上用的不是自己的,所以自动化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过去认为的“白领”,今天强调的制造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侵蚀现在白领的低端作业。
至于你说的问题,因为在搞自动化的时候,注重把对象概念化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来理解对象,还是用这个方法来做,怎么把工作优化,包括刚才说的是不是利润最大化。所有事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究竟怎么弄,还是看市场需要,需要你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