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财富结构的变化,保本保收益的时代或将远去,大资管竞争可能加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2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
近日,中基协对外发布了2023年7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管理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8.80万亿元,相较于2023年6月末增长1.11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站上28万亿元大关。
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同比均出现了下降。具体来看,股份制银行同比降幅最大达84.37%,期末存续规模为6543亿元;城商行同比降幅其次为37.29%,期末存续规模为2.18万亿元;大型银行同比降幅为29.43%,期末存续规模为7624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同比降幅为16.54%,期末存续规模为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基协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管理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9万亿元。回溯历史,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这一情况引起市场热议。
大资管竞争或将加剧
天风证券认为,如今保本保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大资管竞争可能加剧。理财如何利用销售渠道禀赋来吸引更广泛的客群,丰富自身产品体系以应对投资者多元化需求,提升投研水平通过收益来留住客户,决定了其在增量市场和存量博弈格局中的发展前景。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尽管理财市场有所波动,但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04亿个,较年初增长7.24%,同比增长13.41%。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679.06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21.38万个。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今年上半年,609只新发基金募集规模超5000亿元。
中金公司称,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扰动压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外,公募基金多项优秀属性也助推了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使其规模不断提升,并最终超越银行理财:一是公募基金产品种类较为丰富,产品不但覆盖了不同的资产类型、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同时创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二是公募基金产品透明度相对更高,门槛较低,流动性也较好;三是净值化转型下,公募泛债基产品迎来发展机遇。伴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公募泛债基规模及占比呈现上行趋势。在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的刚兑预期被打破,配置风险整体上行,公募债基相对配置性价比提升。
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面对今年以来震荡加剧的二级市场,多家理财公司宣布调节管理费。例如今年5月,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产品开售,其管理费收取模式为:如果产品当日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直至本产品累计净值高于1元后,管理人恢复收取理财计划固定投资管理费。
此外,证监会7月8日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政策指引下,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下调旗下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截至目前,宣布降费的基金公司数量高达上百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财富结构的变化。记者发现,下半年来,还有多家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积极自购。如9月1日,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长城国企优选发起式混合基金将于9月8日起正式发行,长城基金将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布局国企主题投资,关注和挖掘国家重点战略支持、公司治理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优质国企投资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希望通过自购的方式来彰显对市场及自身投管能力的信心,以给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