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审核趋严,7月以来新增受理仅一家

2023-08-14 11:40:48 来源: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欣培 周楠 编辑 | 杨秀红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经济环境仍然偏弱,市场资金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量来承接大量的IPO

全面注册制在A股市场实施后,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潮并未如预期中到来,而IPO越来越难似乎正成为行业共识。

“IPO越来越严了。”资深投行人士林旭(化名)向《财经》记者感慨,“我们了解到的是,基本上拟申报创业板的企业,净利润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我们有一家净利润约三四千万的企业被劝退了”。

从数据上看,2023年7月1日-8月10日,A股市场IPO新增受理企业仅有一家。

“整体经济环境仍然偏弱,市场资金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量来承接大量的IPO。我们认为,有限的资源要配置到更需要的领域。”林旭分析称,“从行业来看,有限的资金只能保一头了,比如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等。”

另有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目前的IPO市场,还需关注拟IPO企业的基本面表现,“部分行业企业可能在近三年出现净利润下滑、经营指标波动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不符合连续三年盈利等要求了。”

此外,业内还不断传出特定行业的上市限制。

不过,有相关人士表示,并未接到监管方面有关行业限制的要求。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IPO市场,总量和结构要统筹考虑。其一,总量上,要形成IPO常态化,预期要稳,“不可能每年一下子上几千家或者排队企业都上,解决了一级市场的问题,二级市场的问题又出来”;其二,结构上,支持科技创新与扶持实体经济、传统行业要达到平衡,两方兼顾。

“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是科技企业,还有一些非科技类的,衣食住行等产业的企业,是不是把IPO的这种资源都聚集在科技企业?那可能也不完全是。”上述人士提到。

7月以来IPO申报放缓

今年7月以来,IPO申报明显放缓,A股市场IPO新增受理企业仅1家。

据《财经》梳理,7月1日—8月10日,沪深交易所新增受理的IPO数量为零,北交所7月24日受理了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苑种业”)上市申请。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沪深市场单周就新增受理了194单IPO项目。

据沪深交易所网站统计,6月26日—6月30日当周,A股IPO新增受理项目194家,其中沪市主板22家、深市主板25家、科创板27家、创业板68家、北交所52家,涉及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厦门环能”)、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光光电”)、浙江特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特美股份”)等企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受财报有效期影响,每年6月是IPO申报高峰期,7月申报数量往往会大幅减少。

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7月的IPO新增受理情况,也有些清冷。

从往年情况来看,据证监会网站和Wind(万得)数据,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A股单月新增受理企业家数分别为6家(沪市主板2家、深市主板2家、创业板1家、北交所1家)和2家(科创板1家、创业板1家)。

从2023年整体情况来看,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10日,以首次受理日期为准,A股年内总计新增受理企业562家,其中沪市主板182家、深市主板125家、科创板66家、创业板105家、北交所84家。

从2023年单月受理情况方面,今年1月-6月,分别新增受理2家、56家、195家、14家、48家和246家。

对比可见,7月以来IPO新增受理企业数量远低于年内其他月份。

从年内上市新股的净利润规模来看,其2022年平均净利润已超2亿元,其中,创业板上市新股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

据Wind统计,截至8月10日,共有223家企业在年内登陆A股市场,这些企业2022年共计实现净利润约483.27亿元,平均净利润约2.17亿元。

分板块来看,上述223只新股中,主板40只、科创板53只、创业板80只、北交所50只。

从主板情况来看,据Wind统计,上述40只主板新股2022年平均净利润约5.18亿元。其中,陕西能源、苏能股份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4.72亿元和27.18亿元,坤泰股份、长青科技等2022年净利润则不足1亿元。

再看创业板,年内上市的创业板新股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部分达到30亿元。

具体来看,据Wind统计,今年前7月创业板新股共计73只,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近五成净利润超1亿元。

今年2月9日登陆创业板的湖南裕能,2022年净利润达30.07亿元。

今年8月以来,敷尔佳、民爆光电、盟固利等相继登陆创业板,其中,民爆光电2022年净利润约2.45亿元。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收紧?

与此同时,业内普遍传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已暂停受理的消息。不过,有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公司并未收到监管层通知。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但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上市。对于部分企业为重大利好。而该标准也对标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港交所18A规则(港交所《上市规则》的“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该规则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截至2023年8月10日,自第五套标准实施以来,根据该标准申请IPO的企业共有41家,有20家成功上市。而这些企业大多来自医药生物行业。其中,申请上市的41家企业中,有40家来自生物医药或生物医学工程行业;成功上市的20家企业中,19家来自生物医药行业,1家来自生物医学工程行业。

从目前科创板上市情况看,第五套上市标准似乎已呈现出收紧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请上市的企业仅有锦江电子一家。今年以来,按照该标准申请上市且被受理的企业共有6家,其中3家已中止审查。

从审核结果来看,2023年以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的只有智翔金泰1家,6月20日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而上一家以同样标准成功上市的,还是2022年8月5日上市的盟科药业,距智翔金泰上市已过去近十个月。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第五套标准或将面临调整,“从目前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来看,不管是盈利情况还是二级市场表现,都十分不理想。”

以前沿生物为例,公司只有艾可宁一款上市药品,其被称为“抗艾第一股”。华安证券在2021年发布的研报中预测,2021年-2023年公司产品将进入放量期,产品销售额有望在2023年达到223万支。以此计算,华安证券预计2023年艾可宁的销售额就将达到11.86亿元。

但是根据前沿生物刚刚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4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73亿元。前沿生物的股价也从上市当日35.53元/股的最高价,下跌至今年8月11日的11.21元/股。

今年上市的智翔金泰-U,其股价已经从上市之初的37.78元/股下跌至今年8月11日27.82元/股。

Wind数据显示,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科创板企业中,截至2022年底,仍有15家处于亏损状态。以未盈利状态上市的13家企业中,至今仅有微电生理-U一家实现盈利。

“第五套标准本就不是普适标准。大量所谓的符合第五套标准公司,其实还没发展到适合成为上市公司的阶段。”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财经》记者表示。

在王骥跃看来,在全球范围内,医药创新都不是大多数初创医药公司可以做的事情,本身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公司。

“在公司药品还没被市场认可的时候,就让普通投资者介入,是很不负责任的事情。”王骥跃认为。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或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难”。

今年3月8日,报告期内无收入的轩竹生物上会被“暂缓审议”,随后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以“更新财报数据”为由申请“中止审核”,至今尚未恢复。目前以第五套标准提交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企业共有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