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场关注的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来了。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市场关注的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从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等多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市场作出积极回应。
截至发稿,$A50指数主连(2307)(CNmain.SG)$拉升涨超1%,美股市场中,热门中概股高开高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US)$涨超4%,$恒指主连(2307)(HSImain.HK)$涨近3%,$恒生科技指数主连(2307)(HTImain.HK)$涨近5%。
本次会议释放的七大信号总结如下:
信号一:提高资本市场活跃度 相关制度规则有望出台
此次会议中提到,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直接点题资本市场活跃度,提振市场信心意图明显。
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中快马加鞭,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落地,重塑了A股市场生态,加快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探索。随着我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资产配置结构趋于多样化,实体经济和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对资本市场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上半年,A股交易热度出现了明显下滑,市场成交量自5月初以来持续走低,需要提振投资者信心,活跃市场情绪。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今年以来股价与基本面背离,随着经济和盈利回升,未来投资主线将回归基本面,随着政策效力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和A股盈利有望步入上行周期。
展望下半年,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建设、法治供给料将进一步加大,加强投资端建设、完善私募基金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活跃市场的制度规则有望陆续出台。
证监会当前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多措并举壮大专业机构投资力量,并通过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实际比重。广发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全面注册制后更需要投融资改革动态平衡,未来壮大机构投资者、中长期资金入市、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政策有望加速落地。资本市场有望在金融保障基金、长期资金入市、互联互通多方面均取得进展,改革进一步深化,进而带动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回升。
信号二: 释放明确稳增长信号 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围绕这些困难,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并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三个着力点。会议还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前述表述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这也是市场所期盼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就谈到,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接下来宏观政策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并给出相对明确的政策目标,避免预期“脱锚”。CF40的报告认为,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即便是在巨大的外部冲击下,市场难以通过自身的力量自发修复,充分逆周期政策工具还是能够帮助经济走出需求不足局面。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与4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比,从会议的表述看,下半年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将建立在充分估计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的协同性、组合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引起广泛关注。庞溟认为,这意味着必须将稳就业和稳市场主体、稳预期、稳民生、稳增长结合起来。
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看来,虽然和以往不一样,这一轮复苏很复杂,但目前稳增长、稳就业、控风险上的一揽子政策已经陆续推出,政策空间也相对较大,三季度经济增速达4.2%~4.3%、四季度增速达5%左右是可以预期的,全年经济增速达目标也能够完成。
信号三:货币政策总量、结构性工具齐发力
由于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作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甚至进一步放松的呼声较高。本次会议明确,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且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依然是“稳健”,并突出“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不少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人民银行仍有望为提振内需保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降准、降息都存在空间,聚焦科技创新、民营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亦会加大使用力度。
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接下来宏观政策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都用足。在货币政策方面,他建议,降低真实利率、恢复信贷增长是当前政策破局关键。
“通过充分的真实利率下降才能重建储蓄和投资平衡,克服需求不足。通过向市场宣布明确具体的通货膨胀目标和政策实施路径,可以影响市场预期,提升政策效力。”张斌称。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对于当前我国是否需要显著降息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在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降息发挥不了作用;亦有观点认为,降息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应有之义。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降息有利于减轻利息负担,这对于修复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测算,只要降息1个百分点,就能减少利息支付将近4万亿,相当于扩大了3个多点的赤字率,这对于提振经济作用非常显著。
此外,相比于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对人民币汇率做出安排,这与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有关。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 Joshua Warner表示,二、三季度历来是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时期,但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于7.2-7.3水平触顶。
信号四:财政政策“两头”发力 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在加大政策调控的总基调下,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三项部署: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防风险。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记者说,整体来看,下半年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增强效能和化解风险,继续聚焦“三保”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发力。
由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不减。本次会议并未强调减税降费政策的规模,更加强调政策落实与优化。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向对记者表示,减税降费整体力度有限,在下半年将注重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就业以及重点行业。
据证券时报记者测算,下半年剩余的新增专项债额度约超1.6万亿元,从各省已披露发行计划显示,三季度将迎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高峰。因此,基建投资将在专项债资金的支撑下继续发挥托底经济的作用,短期内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增。
面对今年以来愈发突出的地方债务风险,本次会议明确,将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意味着地方债务风险将迎来稳妥处置,释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信号。在具体化债方式上,普遍观点认为将短期以债务置换和展期为主,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稳定再融资现金流或是解决之道。长期来看,平台转型、盘活存量或将持续推进。
信号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适时调整优化政策
此次会议谈及房地产的内容放在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部分,可见防范化解房地产相关风险依然是首要任务;同时,会议还强调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此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7月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1-20日,全国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7%。报告认为,从今年7月份的交易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且呈现出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对此类市场的“过冷”、“易冷”等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会议明确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会议强调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房地产政策的优化仍将以因城施策的方式推进,整体力度有望加大,更好地支持刚需和改善需求仍是政策方向,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仍较大,如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放松郊区限购、降低交易税费等。
会议同时强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陈文静认为,城中村改造、闲置资产盘活将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的重要举措和方式,近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已审议通过,后续更多细节有望跟进落实,更好地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信号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此次会议仍然强调,“扩大内需”是宏观政策的首要着力点。其中,在消费方面,既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又要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政策,仅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就同时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更早以前,商务部等13部门还印发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指出,为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近期部署家居、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时,多次强调智能化、绿色化消费趋势。常铁威谈及下阶段电子产品发展时曾表示,有关部门要通过破除潜在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痛点断点、凝聚市场合力,努力满足居民提质升级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了要推动体育休闲服务消费。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4亿,这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元。
投资方面,会议强调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已于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针对性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等问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要给民营经济以清晰的规则,取代各种有形无形的束缚,让企业家精神充分挖掘市场机会、优化经济供给解决、创造新的需求。
信号七:激发“数实融合”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会议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实融合”既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4.2%。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指出,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应用阶段,数字化转型应用领域由生产研发向供应链协同、绿色低碳方向延伸,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转型的重要支撑,加速与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逐步推动形成平台化、开放化、无线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形态。
中智科博研究院报告认为,未来数字经济竞争的关键,既要看谁能够掌握人工智能、5G、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核心技术,又要看谁在推动新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走得更好,形成良性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此外,会议指出,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信通院报告,2021年中国平台经济收入规模达到5.5万亿元。其中,生活服务、在线教育、医疗健康、电商等行业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在规范平台经济“无序扩张”和“二选一”等重点问题过程中,我国逐步完善了相关监管体系。监管机构及监管要求逐步明确,形成了健全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制度。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当前,互联网应用的用户红利逐步见顶,平台企业亟须通过开拓创新来找到新的突破口。提振平台企业信心,发挥平台企业的能动性,需加强常态化监管,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和常态化的数据异常监测来对平台企业实施监管。同时,应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平台企业和实体经济融合,发挥实体企业自身的数据、技术优势,结合平台企业数智转型优势,整合出新的数字化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