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 | 王延春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99661亿元,同比增长16.5%;非税收入19542亿元,同比下降0.6%
继上半年经济账单出炉后,7月19日,财政账单揭晓: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99661亿元,同比增长16.5%;非税收入19542亿元,同比下降0.6%。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84亿元,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5319亿元,同比增长13.5%。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告诉《财经》记者,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3.3%,较一季度的0.5%大幅提升12.8个百分点。一方面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带动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5%,另一方面,由于去年4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实施,退税较多,拉低了去年的基数,今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达到96%,带动财政收入增长。此外,非税收入约1.9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财经》记者指出,如果排除增值税大幅增长的因素,税收增速和跟经济增速应该比较一致。目前,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在5.5%左右。广发证券研报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预计为6.7%-7.3%,财政支出增速为5.6%。康勇认为,随着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预计中国财政状况将不断改善,财政政策有空间继续支持稳增长。
非税收入转负,土地出让收入下滑20.9%
上半年,财政“第一本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99661亿元,同比增长16.5%。国内增值税增长最为突出。上半年,国内增值税37503亿元,同比增长96%。7月19日,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增值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值得警惕的是,诸多主要税收收入项目的增速均出现同比下降。上半年,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出口退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及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的增速均下降。诸如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3.6%;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30.7%;出口退税同比下降9.2%;资源税同比下降12.6%。
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5.4%。薛虓乾介绍,这主要受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两位数下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分析,目前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增幅趋缓的特征,预计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大概率不低于20%。
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0.6%。薛虓乾介绍,主要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拉低了增幅。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略高于同期GDP增速。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16岁-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
上半年,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3.4%,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9.5%。薛虓乾介绍,主要是2021年末部分收入在去年一季度入库,抬高基数。今年一季度国内消费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下降22.2%、14.4%,二季度国内消费税转为正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降幅也明显收窄。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但消费回暖程度不均,房地产相关消费疲弱。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多月实现两位数高增长的非税收入,增速出现由正转负。1月-5月,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5%。但1月-6月,全国非税收入19542亿元,同比下降0.6%。薛虓乾介绍,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0.7%,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12.5%,罚没收入下降16.2%。
但今年上半年,非税收入约1.9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财政“第二本账”,很大程度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其中,中央同比增长0.8%;地方同比下降17.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687亿元,同比下降20.9%。广发证券研报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代际人口更替将带来地产销售和投资中枢进一步下台阶,土地财政退坡是大概率。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2017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前三本账收入总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0%-30%区间;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安徽、江西、重庆、四川、贵州、青海等地区占比更达40%-60%。“第二本账”如果下行过快,其缺口很难完全弥补,需尽可能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适度扩大“第三财政”的弹性也是一个必然。
广发证券研报分析,可通过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财政贡献在中短期内提升“第三本账”的弹性。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持续性地扩大“第三本账”弹性。加上金融类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要对冲第二本账的收缩,全国国有企业对公共财政的贡献度依然需要至少再提升1.3万-2.6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超2万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期
根据财政部数据,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893亿元,同比增长3.9%。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27亿元,同比增长3.5%。
薛虓乾介绍,各级财政部门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9%;教育支出增长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9%;农林水支出增长3.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5%。
同时,上半年,交通运输支出同比下降7.4%。此外,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速均出现下降。
此外,受制于收入下降,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222亿元,同比下降21.2%。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同比下降63.3%;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473亿元,同比下降19.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24236亿元,同比下降21.3%。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在7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央财政始终高度重视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运行状况。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截至6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1.1%。
康勇分析指出,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达到近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今年预算的48.7%,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财政赤字金额达到1.47万亿元,较1-5月增加近1万亿元的赤字,财政政策正在加大发力,支持经济回暖。
投资是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
据悉,专项债券是当前地方政府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财政部介绍,上半年,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1721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实施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上半年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近2万个,优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其中,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727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4211亿元、社会事业358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3267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告诉《财经》记者,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尽管二季度以来发行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依然有效支撑了以基建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叠加接触式、场景式消费的快速反弹,使得上半年经济稳步恢复。
康勇比较指出,上半年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比去年同期减少超过1万亿元,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但也要看到,今年两会期间制定的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为3.8万亿元。这意味着,如果要完成全年发行额度,下半年需要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5万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6300亿元大幅提升。此外,74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还有部分资金可以使用。
白彦锋亦指出,鉴于今年两会确定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高达3.8万亿元,同时加上上年结余,专项债的新增融资额度有望略高于上年。但今年其他稳增长的因素显然要好于上年。为此,下半年用好年初确定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将对经济增长发挥有效支撑。
苏剑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扩张空间仍然足够,现按官方数据,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央政府的债务占GDP比重相对较低。
目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非常大,财政政策需要发力,有必要发行特别国债,或者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来增加财政支出,激活经济。
广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目前来看,市场对准财政政策工具的主要期待有沿袭去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以及特别国债等。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出概率相对较高。
白彦锋同时指出,受制于“疤痕效应”,民间投资和居民大宗消费的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的货币供应一定程度上又回流到了金融机构,形成了存贷款的同步走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和居民大宗消费的逐步恢复创造条件。宏观调控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防止政策塞车形成的“合成谬误”,以将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