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险资今年加快和加大了调研范围。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61家对152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3398次调研,年内险资调研热情持续高涨。这背后,是险资对今年市场的看好,有多家险企表态,对今年的权益市场并不悲观,持谨慎乐观态度。
4家公司险资调研次数过60次
根据同花顺统计,随着A股陷入调整,险资的调研热情越来越高,今年以来险资已经调研3398次,其中有4家公司先后获得60家以上的险资调研。
从调研的公司来看,不论是头部还是中小险资机构,都在今年加大了调研力度。在上百家参与调研的险资机构中,中邮人寿、国寿养老、长江养老三家公司调研次数均超过100次。从调研情况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食品行业依旧较受险资机构关注。
从个股来看,汤姆猫、安井食品、海泰新光和普源精电最受险资的青睐,被超过60家险资先后调研。其中汤姆猫拔得头筹,被68家险资先后调研。
据悉汤姆猫是一家围绕“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IP为核心的、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的全栖IP生态运营商。由于搭上ChatGPT概念股,汤姆猫被机构扎堆调研,股价在今年5月刷新一年新高,区间最大涨幅一度超过200%。
此外今年大火的预制菜概念股—安井食品也获得了66家险企的调研,最新的一次调研是在今年5月31日,当日包括中意资产、人寿养老、华泰资产、国寿资产险、大家资产、太保资管、太平资产、新华资产和泰康资产对公司进行了联合调研。
有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股票投资经理表示,调研是其建仓一只股票前期的必备的工作之一,不过他强调“不是我们所有调研公司都会去买,很多的公司其实是为了跟踪或验证”。
他表示,一般险资对一家公司进行重仓,一次或者单人的调研可能还不行,要多次多人,以及上下游进行交叉验证才有可能。“要对一家公司进行梳理,做完案头工作的研究后,对公司的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特别是制造业,它的产业链很长,调研就再去摸一下它的上下游情况怎么样。”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电子行业方面,去年以来芯片行业开始进入“寒冬”,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但今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对芯片需求形成新的拉动,行业库存周期有望加速见底,因此板块受到关注;医药生物行业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健康医疗产业快速发展,叠加国内医药政策的持续落地,中长期看行业具备一定的配置机会;机械设备方面,偏向于先进制造的细分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前景;计算机行业方面,当前产业趋势向好、国家相关支持政策持续落地的情况下,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成为调研重点对象;食品饮料行业方面,行业与国内经济复苏高度相关,随着经济的企稳回暖,居民消费也将修复,行业有望逐步回暖。
险资年内已举牌5次
从实际行动来看,险资今年也比此前更为积极。 6月2日晚间,浙江交科公告称,6月1日长城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公司股份252.01万股。截至目前,长城人寿持有浙江交科股份为1.3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3%,触发举牌。
花开并蒂,同样在6月2日晚间,中原高速也发布公告,长城人寿于6月2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公司股份802.93万股,此次增持后,长城人寿共持有中原高速1.12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5%,同样触发举牌。
对于举牌原因,根据权益变动报告书,长城人寿增持行为是基于保险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价值考虑的长期投资。其中,对浙江交投的增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账户,对中原高速的增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账户和分红账户。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险资主动举牌已有5次,除了上述提到的长城人寿举牌浙江高科和中原高速之外,还有中国太保、阳光保险和中国人寿也陆续出现举牌动作,相较2021年和2022年明显升温。
3月初,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告,中国太保及其子公司参与举牌光大环境H股股票。此次举牌后,中国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光大环境H股约3.07亿股,占该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为5%。中国太保表示,以2023年2月28日光大环境港股收盘价和同日日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基准,中国太保及控股子公司持有光大环境H股股票的账面余额约为8.66亿元。
2月10日,阳光人寿披露公告,阳光人寿于1月31日认购首程控股2.53亿股配售股份,占该上市公司配售完成后总股本的3.36%;公司的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持有首程控股股票。截至2023年1月31日,阳光人寿与阳光财险合并持有首程控股港股股票4.56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05%,达到举牌线。
此前,1月13日,中国人寿也发布公告称,于1月9日通过定向增持举牌万达信息。该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万达信息的股份由18.17%上升至20.32%。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呈现回升态势。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1次和4次险资举牌,其中2022年的举牌,有2次为被动,有2次为主动举牌。而2023年开年仅三个月,险资主动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就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
看好今年权益市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此轮险资举牌,主要是看中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前两年市场行情不佳,很多公司估值跌到了比较低的位置,从长期投资视角来看,现在属于增持优质上市公司的一个时机。
险资对今年市场并不悲观。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认为,今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好的配置机会,配置方向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
大家资产总经理吴剑飞也对2023年权益投资较为乐观。他表示,过去两年压制A股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退,海外金融市场在经历了美元的高利率、高汇率后逐渐修复,国内平台经济、房地产的政策走向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从权益市场看,我国权益类资产在经过各种风格的快速轮动以及市场整体的大幅下跌以后,估值体系下调到了相当安全的区域,是适度逆市配置的黄金窗口期。考虑到未来3年经济温和复苏、全社会全要素报酬率平稳上升的基本格局,目前是保险资金等长久期资产长期配置债券市场的较好时间窗口。展望2023年资本市场,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要有耐心,更有信心。
泰康资产股票投资执行总监张烁在投资策略会上展望权益市场时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梯次复苏,地产和经济前景乐观、复苏逻辑坚韧,新兴产业休整再出发。目前,复苏逻辑仍在初期,乐观预期下有望不断深化且持续期有望超过2年。
中意资产表示,2023年A股市场有望震荡向上。目前仍有不少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个股处于低估区间,公司将积极甄别,争取抓住这类结构性的机会。
泰康资管认为,部分传统行业(互联网、地产、消费)在多重冲击下行业出清内部增效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复苏,可能出现较大的财务弹性。新兴产业尽管短期市场担心供给端扩产幅度大导致供过于求,但行业估值已经有所收缩,展望未来行业增速仍然很高,随着供给冲击消化后,仍有望获取良好收益。
从中长期来看,险资增加权益资产是必然趋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倩表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利差损失风险压力正在上升。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进一步促进权益类投资的发展,是未来保险资金运用的必然选择。
从整个险资投资规模看,目前险资权益投资占比有抬升之势。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26.11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37万亿元,占比12.92%,较去年底提升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