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拓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应用,国际金融组织正积极行动。
6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正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平台,以实现国家之间的交易。
她表示:“为了实现更有效和更公平的交易,我们需要连接各国的系统,需要互操作性。基于这个原因,IMF正在研究全球CBDC平台。”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显示IMF正力争在未来CBDC跨境支付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此前,国际清算银行(BIS)已“先行一步”。
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参与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阿联酋中央银行正共同研发“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下称“货币桥”)项目,助力相关央行加速使用CBDC改进跨境支付效率并解决传统国际跨境支付的诸多瓶颈。
数据显示,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商业银行完成基于四地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实现跨境支付与外汇兑换同步交收业务逾160笔,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此举验证了货币桥平台在提升跨境支付速度和效率的作用,以及在真实交易环境能有效降低结算风险。
这个货币桥项目的成功应用,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央行将CBDC用于跨境支付奠定良好基础与示范效应,驱动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快CBDC的研发步伐。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114个国家或地区正在研发CBDC,其中10%国家和地区已推出通用CBDC网络,16%国家和地区的CBDC项目处于试点阶段,30%则处于开发阶段,27%尚在研究论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IMF所研发的CBDC平台能否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各国央行能否就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共同监管框架达成一致,从而实现全球范畴的互操作性;二是IMF的CBDC平台能否解决传统跨境支付领域所面临的回款成本高、资金到账慢等诸多痛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支付的金融包容性;三是其结算系统能否具备极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确保CBDC兑换与资金划拨“畅通”。
“事实上,只有更多国家和地区将自身央行数字货币接入IMF的CBDC平台,通过广泛测试实践,才能知道后者是否能满足各方需求。”一位加密数字资产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但IMF此举无疑表明CBDC在跨境支付的应用正悄然提速。
解决传统跨境支付诸多问题
在IMF打造CBDC平台之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在拓展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方面取得突破。
其中,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参与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阿联酋中央银行共同研发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备受市场关注。
记者获悉,这个“货币桥”项目尝试借助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公共平台进行跨境支付,多家央行可以在这个平台发行与交换各自CBDC。
货币桥项目最初可追溯到2019年泰国央行与香港金管局所开展的一个双边试点项目。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这个项目进入第三阶段时加入,担任这个项目技术委员会主席,并着手搭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
就技术路线而言,在“货币桥”项目下,各个参与方可以在不需要中间账户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流通凭证(Depository Receipt),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支付交易。通过这种方式,货币桥平台还可以在不同货币和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提供“CBDC”代币的点对点转账。
此举最大的好处,是货币桥项目充分借助现有的跨境金融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不同国家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以及其与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传统跨境支付领域长期存在的中间流程过长、汇款成本较高、资金到账偏慢等问题。
格奥尔基耶娃直言,CBDC可以促进金融包容性与降低汇款成本。目前全球范围内汇款的平均成本为6.3%,每年达到44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货币桥项目取得一系列进展,令BIS正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试水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跨境支付,比如Prosperus(法国央行和突尼斯央行)、MAS(法国央行和新加坡金管局)、Aber(沙特央行和阿联酋央行)、Dunbar(澳大利亚央行、马来西亚央行、新加坡金管局和南非央行)、Jura(法国央行和瑞士央行)等。
目前,金融市场普遍认为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方式具备四大特点,分别是低风险、低成本、透明度高与开放度强,且有助于尊重各国货币主权。
上述加密数字资产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IMF积极研发CBDC平台的一大驱动力。但IMF若要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将自身CBDC接入这个平台,需解决诸多挑战。一是各国央行能否就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共同监管框架达成一致,这涉及各国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二是各国还需先全面评估CBDC跨境支付对本国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冲击;三是IMF所打造的CBDC平台是否具备完善的运营框架以实现稳定的、长期的、可升级的运转,确保CBDC跨境支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四是各国央行CBDC项目所使用的技术架构和定位类型各有差异,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境支付使用过程,存在较大的数据共通问题,需要IMF给出更稳妥的解决方案;五是IMF这个CBDC平台能够进一步降低跨境支付费用成本与提高资金到账结算兑换效率等。
毕马威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尝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但它真正获得广泛应用,仍需要至少10年时间。但若各国均加快推出自身的CBDC并迅速加入“货币桥”项目,相关时间可能会有所缩短。
挤压比特币生存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IMF积极开发CBDC平台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比特币在跨境支付的影响力将日益减弱。
格奥尔基耶娃说,如果各国不能就CBDC跨境支付平台达成一致,就会产生一个真空,且这个真空可能会被加密货币填补。
记者多方了解到,由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尚未广泛应用在跨境支付领域,目前比特币在一些跨境投资领域支付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甚至部分投资者使用比特币进行跨境汇款转账,但这涉及较高的洗钱等违规操作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和地区正积极尝试推进自身CBDC的跨境支付,以此替代比特币的跨境支付职能,减少资金违规流出风险。
在格奥尔基耶娃看来,若各国开发CBDC只是为了国内部署,就没有充分利用CBDC的能力。
但是,CBDC若要替代比特币成为跨境支付主流数字货币,仍然道阻且长,一方面很多国家和地区的CBDC仍在研发阶段,另一方面CBDC在跨境支付领域同样面临较大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共通等问题,目前各国在这方面尚未形成共识。
前述加密数字资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CBDC跨境支付所涉及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各国应遵循数据使用合法性、目的限制性、数据最简性、权责区分、用户同意等五项原则,但由于各国对个人数据使用的监管尺度不同,如何形成全球统一的CBDC跨境支付相关个人数据合规使用规则,仍需各国深入沟通。
在他看来,尽管CBDC要成为跨境支付的主流数字货币“尚需时日”,但它替代比特币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欧美国家正加大对加密数字资产的从严监管,无形间为CBDC发行推广“做铺垫”;另一方面近年各国都致力于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也需要一种透明度更高且更易监管的“数字货币”,解决现有加密数字资产跨境流动所面临的洗钱等违规行为。
(作者:陈植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