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持仓里的新能源:抄底、离场与坚守

2023-04-27 11:05:51 来源:

作者 | 《财经》记者黄慧玲 实习生 沈早慧 编辑 | 陆玲

部分投资者借道ETF抄底新能源,一些主动权益基金已经清仓,仍有新能源赛道基金经理坚定看好。当前新能源板块持股比例与近五年内最高峰相比有所回落,但仍未触底

近日,新能源板块的行情坐了一把过山车。

4月25日,受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部分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下滑影响,涉“锂”相关概念的新能源板块延续了近期下挫态势。4月26日,光伏、储能板块掀起涨停潮,多只基金估算净值接近10%。

今年以来,AI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引发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也瓦解了公募基金新能源大部队本已不太牢固的信仰。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中,基金经理们也就AI和新能源两大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梳理一季报数据可发现,投资者正通过ETF抄底新能源,而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尤其是非新能源行业出身的基金经理纷纷离场。

看空者认为,新能源在AI面前没有性价比。给出的理由包括“供给过剩,竞争格局迅速恶化,缺乏基本面比较优势,过去三年累计涨幅过高,机构持仓比例大于科技行业”等。

而看多者认为,市场过度担心竞争加剧而忽视了行业体量的快速增长,忽视了上游产品价格下跌带来产业成本大幅下降的现实。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且机构持仓比例大幅回落。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新能源板块持股比例与近五年内最高峰相比确实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未触底。

谁在减持新能源?

新能源与AI之争无疑是当下全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根据公募基金一季报重仓数据,当前基金关注度最高的股票中,金山办公跃居为基金增持力度最大的个股。而新能源方面,除了宁德时代(1456只基金重仓)被小幅增持,阳光电源、隆基绿能、比亚迪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持。

从宁德时代的机构持仓变动来看,增持量最大的是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安创业板ETF以及广发多因子,减持量最大的是银华基金李晓星旗下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李晓星在一季报里表达了对新能源的坚定看好。李晓星认为,新能源板块的交易占比和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偏低的位置,只是市场对于上涨的标的更多地关注利好,对于下跌的板块更多地关注利空。

阳光电源方面,增持量较大的依然是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量较大的是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全市场基金,包括中欧阿尔法、中欧明睿新起点。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基金另外两位基金经理卢纯青与周蔚文则在逆势加仓。

隆基绿能的最大买家是正在建仓期的泉果基金赵诣,最大卖家依然是葛兰。此外,王克玉从邬传雁手中接手的泓德丰润、刘伟伟与周蔚文共同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茅炜与王博共同管理的南方成长先锋也在减持。前述提及的李晓星,不仅减持了宁德时代,也减持了隆基绿能。

相比其他环节的新能源龙头股,电动车龙头比亚迪一季度的基金“退潮”现象最为明显。《财经》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增持最多的是新能源ETF,主要卖家为广发基金刘格菘、前海开源崔宸龙、曲扬、中欧基金葛兰、工银瑞信杜洋等。

总结一季度新能源龙头股的持仓变动,可以发现投资者正在通过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抄底,非新能源行业出身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已经开始抛弃这个曾经的“王者”。

从曾经拥挤的新能源板块撤退,AI成为不少基金经理新的重仓方向。海富通基金吕越超全面调转方向,大幅降低新能源板块的配置权重,计算机板块占比近60%。鹏华基金杨飞清仓了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行业,全面奔赴AI的星辰大海。他认为,“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面临供给过剩,竞争格局迅速恶化的情况,此外军工行业也面临‘十四五’末期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因此新能源、半导体、军工行业失去了基本面的比较优势。此外,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在过去三年累计涨幅大幅高于科技行业,机构持仓比例也大于科技行业。”

谁在看好新能源?

除了抄底与离场者,不少新能源基金经理仍在坚守,也有一些看重“价格”的基金经理开始表达对新能源的看好。

曾经凭借新能源拿下“三冠王”的赵诣进入了一段逆风期。“从一季度来看,基金净值微涨,表现并不理想。”赵诣坦言,“判断市场的底部是相对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他越来越乐观。

“一方面,新能源行业经过过去两年的扩张周期,供给在大部分环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下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下,全产业链进入去库存阶段,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将使得终端产品的成本出现大幅的下降,这也将传导给终端的消费者,意味着随着产品价格的逐步企稳,更低的产品价格有望刺激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全产业链库存较低的情况下,有望进入新一轮需求提升叠加补库周期,而头部公司在这轮降价周期中也经承受住了很好的压力测试。另一方面,也将有公司陆续进入业绩的预告期,对于业绩出现拐点或者加速的行业将值得重点关注。”

赵诣表示,考虑到产业链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情况下,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公司越来越乐观,但后续行业公司间的分化会非常明显,更需要精选个股。 

三年前与赵诣同时登上舞台中心的另外两位新能源选手——广发基金郑澄然和汇丰晋信陆彬同样坚持看好新能源。

当前郑澄然的重仓仍是光储板块。他认为,过去三年表现较好的成长赛道包括光伏、储能等产业趋势仍在,业绩持续兑现。但增量信息较少、市场审美疲劳,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板块资金持续流出,跌幅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郑澄然第一次提出光储板块的估值已触底:“股价回调后,当前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估值也回落至过去5年最低水平,已经具备长期价值。”

陆彬的风格偏向左侧价值派。当前环境对他来说,“更清晰地看到行业中优质公司的投资价值”。

华安基金刘畅畅对新能源板块也保持乐观。她认为,市场过度担心竞争加剧而忽视了行业体量的快速增长,忽视了诸如碳酸锂价格下跌带来整个产业成本大幅下降的现实。并且部分制造环节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也会使利润率的调整相对有限。“横向对比其他行业,我们认为目前新能源的渗透率仍然不高,其体量增加对上下游的企业会形成不断增强的边际拉动。当前估值下,我们在这一领域会保持比较高的配置水平。”

新能源的公募持仓见底了吗?

过去三年里,新能源板块中沉淀了大量资金,许多投资者急迫地想要知道,新能源板块见底了吗?

总结前述基金经理观点,除了“估值很低”“产业趋势仍在”的利好,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下,交易的拥挤程度也是判断底部的重要指标。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公募基金相对排名和A股单边市的游戏规则中,基金持仓比例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价格周期,可视为投资的反向风向标。那么,当下公募基金对新能源板块的持仓情况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是否已经到达资产价格周期的底部?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新能源板块持股比例与近五年内最高峰相比有所回落,但仍未触底。(注:持股比例指基金持有个股数量合计占个股流通股合计的比例)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电力设备板块距离最高峰时期持股比例回落38%。主要成分股包括宁德时代(权重18%)、隆基绿能(权重6%)、通威股份(权重3%)等。

进一步查看细分行业可发现,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子行业是锂矿(SW锂),最高时基金持股占比将近20%。大部分子板块的持股比例最高峰在2022年中,少量板块的持股高峰发生在2021年末。(标黄色为持股比例最高值、标蓝色为持股比例最低值)

从板块之间的对比来看,基金持股比例度最高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上游环节,包括以锂矿为代表的能源金属、硅料硅片等。其次是设备环节,包括光伏加工设备、锂电池等。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电池组件的持股比例震荡走高,趋势与光伏加工设备相反。

从新能源板块内部来看,基金持股比例回落幅度较大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风电整机、电动乘用车、锂、能源金属、硅料硅片等。持股比例仍相对较高的是蓄电池及其他电池光伏、光伏电池组件、光伏设备等。

以下为主要细分板块权重股明细:

回顾今年以来AI的崛起和新能源的调整,如易方达陈皓所言,“亮点不多的经济基本面遇到无处安放的流动性,AIGC(人工智能自动内容生成)和部分国企相关板块获得了边际资金的巨量涌入,机构短时间剧烈、集中的调仓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结构的分化。”

“面对新技术的涌现,人们总是容易高估短期影响,而低估长期影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中欧基金许文星坦言,技术进步引发的社会关注会促进大量热钱投资该领域,短期内创造出更多的应用需求和新增供给,但瞬息万变的技术路线和竞争格局也会使得在该领域投资获得长期回报的不确定性快速上升。

许文星表示,他已经降低了部分股价上涨较多、价值修复显著的科技类企业的头寸比例,增持了部分估值较低的医疗、消费、制造相关的公司,“我们认为这样的再平衡将使组合整体的长期风险收益比处于更为优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