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2月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3月外贸表现抢眼,但目前仍难做出止跌回稳或出现拐点的结论。”4月18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蒋启明/摄
霍建国分析,3月中国外贸增长存在一定特殊性,原因在于春节后复工复产较快,外部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仍在。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订单可能形成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2月份,由于企业休假造成订单遗留。此外,今年一季度美元汇率起伏较大,对企业结售汇存在一定影响。整体来看,外贸承受的外部环境压力没有出现太大变化。
他同时认为,要看到外贸环境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例如,新兴经济体支撑了外贸未来增长,对“稳外贸”发挥作用。但也要关注欧美市场容量,“如果欧美市场份额下降,未来是否会对外贸增长带来拖累”。同时,今年3月份外贸数据好转有利于扭转市场负面预期。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
霍建国指出中国外贸的两大特征,一是外贸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三样”对出口增长起到的拉动效果突出;手机、电脑等传统产品出口回落。二是民营企业继续发挥巨大贡献,但需要关注和积极应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存在的潜在问题。
“顺差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德国,韩国,印度,东南亚部分国家逐渐形成顺差,顺差增速超过出口增长速,需要高度关注如何处理进口问题。”霍建国称。
谈到RCEP带来的机遇,霍建国直言,“RCEP是潜力很大的市场,现在仍未完全挖掘出潜能”,如果想更好发挥RCEP的作用,关键要进一步发挥好日韩澳新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