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集团官网发布的一条公告再度将外界对于“华为造车”的热议推上高潮。
2月16日,中建六局联合体中标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中标额约15.44亿元。公告内容显示,该项目是合肥市重点工程,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图源:中建集团官网
为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官方的消息,因为江淮汽车为上市公司,请以公告为准。”另一方面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清楚此事。”
据财联社消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对此表示,华为不是亲自造车,还是通过智选模式合作。江淮汽车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公司与华为一直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一切信息请以公司发布的公告为准,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时,江淮汽车就曾传出和华为合作造车的消息。伴随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不断,外界对于“华为是否造车”的猜想也越来越多。2020年10月,华为内部一份文件明确表明“华为三年之内不造车”,而距离这一文件失效仅剩八个月左右。
深入车圈已有时年
据悉,2019年5月,华为成立车BU部门,下设15个二级部门,包括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车云产品部、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在内。自此,华为正式以汽车供应商的身份进军汽车市场。
目前,华为深入车圈的方式共有三种,按照其合作的深度依次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I模式及智选模式。据了解,HI模式主要向汽车公司提供包括自动驾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在内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而智选模式则搭载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合作方产品,此外还能进入华为零售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HI模式已签下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以及广汽三家车企,其业务主要负责人为王军。华为官网显示,除常务董事、终端BG CEO外,余承东还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和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职位,系智选模式主要负责人。目前与华为通过该模式合作的厂家为赛力斯集团,二者已推出 AITO 问界M5 和问界 M7、赛力斯 SF5 等车型。
HI模式和智选模式虽同步进行,但二者交出的答卷显然截然不同。
智选模式下的问界AITO系列自去年3月开启交付以来,2022全年交付超7.5万辆。今年1月,问界系列交付量为4475辆,目前已经累计交付超过8万辆。据赛力斯集团官方,其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39132辆和135054辆,同比增长233.64%和225.90%。
在销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愈发密切。
赛力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曾公开表示,与华为的跨界合作模式符合当下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需要。2022年8月1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将变为赛力斯。官方对此解释称,作出更名举动是为了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近期,赛力斯官方在否认网传华为研发人员撤离赛力斯消息的同时还表示,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出更多汽车产品。
图源:问界官方
本月早些时候,问界官方微博发布的海报中,其右上角从AITO换成了华为品牌logo,华为知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仅为突出华为长期深度赋能,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没有变化。
相比来看,采用HI模式的极狐阿尔法S(含HI版)在去年11月份单月交付为738辆,而2022年全年极狐销量才刚刚破万,远不及年初制定的年销四万辆目标。由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11于去年8月上市,官方表示,截至今年2月5日,阿维塔11交付量突破2000台。而这距离其正式上市已过半年之久。
华为和广汽集团的合作对比前两者来看则是一波三折。从去年八月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某会议论坛上表示:“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但之后,官方很快表示,其与华为合作造车项目仍在正常推进,至于未来利润分成模式等合作细节还在详细沟通中。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汽车。但截至目前,双方的合作仍停滞不前,并无更多进展披露。
在去年11月10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提到了目前华为HI模式存在的问题。他表示,华为之所以选择做智选车业务,是因为之前一些汽车客户选择华为部件遇到了挑战,在华为加持下并没有让30万元以上档位的新车成为爆款。“问题很严重,如果不能成为爆款,商业模式就不能闭环。”汪严旻说,华为希望从智能新能源汽车业务最初阶段介入,和车企合作伙伴共同设计、打造、销售,把车卖成爆款。
由此看来,华为将车BU重心倾向智选模式似乎只是早晚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汽车报消息,在本月早些时候,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但华为并没有在内部公开宣布这一决定。有知情人士认为,智选模式和HI模式虽然有一些关联,在面向的客户方面也互为补充,但其实存在着互斥的情况。
华为车BU:2025年实现盈利为目标
由于手机业务遭到制裁和限制,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营收承受巨大压力。智能电动汽车的爆发,为这家科技巨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型机会。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以及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的长期愿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国内汽车生产2748万台,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生产722万,增长98%,渗透率为26%。财经网汽车注意到,这已提前完成上述规划中提出的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尽管汽车业务是华为“当前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语),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和庞大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华为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经营承压的华为选择投身汽车产业也就不足为奇。
为加速实现汽车业务扭亏为盈,华为正不断扩大汽车业务的朋友圈,特别是加快拓展智选模式和研发尖端智能汽车零部件。
2022年12月,华为知识产权部全球负责人樊志勇表示,华为已将技术专利授权给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宝马和保时捷等车企。樊志勇还称,这意味着全球每年生产的7000万辆汽车中就有1500万辆使用华为技术。
“仅在汽车行业,我们就与大约15家汽车制造商达成了使用我们先进无线技术的交易。”樊志勇认为,华为的专利正在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产出价值。
此外,华为还与政府展开合作。2023年1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市与华为公司将携手打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链和生态。
据此前报道,在去年12月的内部会议上,余承东表示,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此外,华为接下来还将与更多厂商推出智选车型。包括华为自研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预计于今年年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