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频频达成!各地力推的知识产权保险何以把握发展机遇期

2023-02-21 11:21:49 来源:

知识产权保险发展再提速。2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正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保险发展,如安庆市等多地迎来首单知识产权保险签约,除了实现承保端的零的突破,理赔一端也不乏新进展,如济宁市自山东省推行专利保险资助政策以来已开出保险理赔第一单。各地力促险种落地的同时,险企产品也在推陈出新。

经过近年来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逾1100亿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知识产权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具,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度大、覆盖面待提高等挑战也不可忽视。

知识产权保险持续“升温”

面对各种侵权事件的发生,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众多创新型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知识产权保险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知识产权保险指的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在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及服务等知识产权活动时,对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付责任的保险。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22年以来,知识产权保险陆续为各地企业穿上“维权铠甲”,同时,这一险种也正在提速发展。

2023年2月14日,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与无锡市茶都茶叶有限公司就茶属植物新品种“紫英2号”签订了知识产权保险。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单落地的茶属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险。此次签订的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险的最高赔付金额达60万元,涵盖了企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涉及的调查费用、法律费用等多项损失和费用赔偿。

除了“全国首单”外,还有不少地区实现了知识产权保险落地的“零的突破”。2022年11月,安徽省恒胜机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拥有的核心专利,向国寿财险安庆中心支公司投保了“专利被侵犯损失保险”,标志着安庆市首单知识产权保险的落地。

同样在2022年11月,自山东省推行专利保险资助政策以来,济宁市开出保险理赔第一单。据了解,济宁市梁山县某汽车制造公司获得来自太保财险济宁公司专利执行保险理赔款7800余元,基本覆盖了企业在专利维权过程中支出的差旅、取证、公证等费用成本。

不仅是山东省,目前多地也正在推行保险资助、保险补贴政策。早在2020年出台的《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参与申报享受“小微专利卫士”以及“冠军专利卫士”保障的企业,给予保费补贴,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以及单项冠军企业首次申报100%补贴,同一企业第二次申报90%补贴。

业务规模已超千亿

不仅地方力促知识产权保险发展,险企也正持续发力,如险企开发一系列产品,来满足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需求。

从人保财险构建的“4+16”知识产权保险保障体系来看,四大类产品体系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类、知识产权保护类、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类,也包括了16款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太保产险表示,在知识产权保险领域,已实现所有知识产权类型保障全面覆盖。

从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发展来看,保险涉猎的具体领域已较为丰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人保财险近期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自2011年开始探索推进专利保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险已经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以及商业秘密等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类型,也涵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各个环节。

保险类型多样还覆盖了知识产权的多个环节,在业内看来,这是由于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其对于知识产权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函举例分析表示,比如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产品有着较强的需求,主动维权型保险产品也有一定需求。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主动维权型保险产品则需求旺盛,被动防御型保险产品有着一定需求,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产品也有需求。

在多方推动下,知识产权保险收获阶段性硕果,业务规模已达千亿级。《白皮书》显示,截至 2022年9月,全国已有超过22个省、99个地市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业务,累计为超过2.7万家企业的4.4万余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逾1100亿元风险保障。

“知识产权保险作为知识产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行与发展的环节中发挥着拓展融资渠道、提供风险保障的双重作用,能够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知识产权运用等全链条提供风险保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剑锋表示。

市场各方仍需“迈坎”

在业内人士看来,知识产权保险在国内的发展正处于机遇期,不过,知识产权保险作为一项新兴保险产品,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不少挑战。

如覆盖区域小、保险责任单一、保险金额较低、保险仅提供风险损失补偿却缺乏一揽子服务等发展“桎梏”频被摆上台面。对于知识产权保险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王函分析表示,一是保险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二是价值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保费设定不合理;三是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险的认识不足,维权参保意识不足,购买意愿不强烈;四是部分参保企业存在“带病投保”的情况,保险出险率较高,保险公司推广时比较慎重。五是保险公司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事先调查成本高。

在王函看来,如果按照事物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起步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来看,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处于发展期。接下来,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法治环境的日益完善、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险的需求将逐步增长,知识产权保险也许会进入高速发展的扩张期。

不过,知识产权保险若要“通关”进入下一阶段,如何有效解决内部和外部问题便成了关键。

“这离不开构建良性循环的知识产权保险生态圈。”在王函看来,在知识产权保险生态圈中,政府起引导作用,总揽全局。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己金融领域专长,研发与市场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利用资本和影响力的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及宣传,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代理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从技术角度和法律角度为保险公司和参保人提供双保险,为“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保险+再保险”生态圈的闭合填补重要的环节。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