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金研究机构Copley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市场回暖之后,部分亚洲公募基金已经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整体而言,亚洲公募基金对中国市场相对低配。部分资管机构认为,前期北向资金净流入多由对冲基金驱动,股票多头基金增配不多,后续外资仍有持续流入的可能性。
Copley基金研究汇编了89只亚洲(除日本)基金,合计覆盖601.9亿美元,约折合4134亿元人民币。这些基金以MSCI全部国家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为跟踪基准。
中国仍处于低配状态
Copley统计了2011年7月31日以来亚洲基金(日本除外)的基金市场配置情况。数据显示,统计范围内的亚洲(日本除外)基金平均有43.31%的资产投资于中国市场(包括内地和香港),处于历史中性水平。
亚洲市场中,这一类别的基金对日本、越南、印度、印尼、荷兰市场的配置超过历史平均水平。其中,对日本市场的配置达到历史上的96.28%分位;对越南市场的配置达到历史的88.86%分位,对印度的配置为历史65.54%分位;对印尼的配置为历史58.99%的分位。相形而下,对中国的配置为历史48.37%的分位。
这一类别中,截至1月底,规模前三大基金为施罗德国际精选基金-亚洲机遇,规模27.7亿美元,铭基太平洋老虎基金规模为24亿美元,富达投资基金-亚洲基金规模为19.5亿美元。
截至1月底,尽管类别基金或多或少都投资了中国市场,但是与基准相比仍处于低配状态。就平均水平而言,亚洲(日本除外)基金相较于指数低配中国1.7个百分点。与基准相比也低于2011年7月底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相形之下,类别内基金对印尼、日本、越南市场处于高配状态。其中类别中有73.3%的基金对印尼都处于高配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半年以来,亚洲(日本除外)基金对中国的配置已在提高。与2022年7月底相比,2023年1月底,亚洲(日本除外)基金中国市场投资占基金资产比例提升了1.97个百分点。同期,这一类别的基金减少了对印度、印尼的配置。
行业分布来看,亚洲(日本除外)基金第一重仓行业为信息技术,平均占基金资产比例23.73%,位于历史分位的63.27%,即高于历史均值。第二大重仓行业为金融业,平均占基金资产比例20.08%,位于历史分位的58.52%。第三大重仓为可选消费行业,平均占基金资产比例16.43%,位于历史分位的46.26%,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个股层面,腾讯控股依然为亚洲(日本除外)基金低配幅度最大的个股,平均较基准低配0.79个百分点;另外,亚洲(日本除外)基金对贵州茅台、创科实业高配,较基准分别高配0.51和0.54个百分点。
机构建议从港股转向A股
尽管1月北向资金汹涌流入超过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过机构认为这多为对冲基金基于交易型的投资驱动,但是目前,长期的股票多头基金正逐渐行动起来。
例如,摩根士丹利表示,自1月以来,股票多头的投资者已取代对冲基金成为中国科技股的主要买入力量。包括Gilbert Wong在内的策略师在2月16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公募基金的对中国市场的买入已不再仅由投资组合再平衡驱动。这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新的投资者现正成为市场净买入主力。策略师们补充称,相比之下,股票对冲基金经理自上月底以来已调整削减了总持仓量。
策略师写道,一些只做中长期多头的基金经理正在利用近期市场股价下修的机会增加对媒体、电子商务和医疗保健行业股的投资敞口。然而,他们的行业投资偏好不再仅仅偏向“中国市场重新开放”这一主题,而是更强调基本面。这一转变发生在A股涨势出现放缓迹象之际。
此外,大摩研究报告表示,大多数投资者的主要关注领域为A股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及人工智能业务能对财务状况有所改善的公司。
2月17日,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滢等在报告中指出,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股票市场仍有向上空间。不过,眼下市场的驱动因素正逐渐转到盈利改善方面。截至2月15日,MSCI中国指数12个月前瞻市盈率为10.6倍,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12倍。报告指出,这将继续吸引全球投资者配置中国。王滢等在报告中指出,与2022年11月相比,摩根士丹利现在建议投资者积累A股仓位(之前其一直建议增配港股)。选股上,报告表示应关注拥有好的商业模型、可产生超越行业的长期每股盈利水平和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公司,以及受益于疫情后重启的公司。此外,王滢等认为应该持续关注地缘政治因素走势。
此外,一家全球资管机构亚太CEO也表示,目前股票多头机构行动还不多,后续外资仍有增持中国空间。这位CEO最近于中国内地出差,他对路上行驶的新能源车印象深刻。中国的新能源车享受了比传统燃油车更友好的政策,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新能车牌照更容易获得,而传统车牌照则需要排号,“你能想象我们的中国组合中有哪些公司”。
另一家外资机构自身中国基金经理也表示目前股票多头仍有增持的空间。不过,今年外资究竟能流入多少,这一数字很难准确预判。她表示,去年11月其公司全球CIO旗帜鲜明地表示应该高配中国,目前其对中国依然较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