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内地恢复通关,沉寂三年的赴港投保或迎来新机遇。2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自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后,有不少代理人在社交媒体纷纷进行赴港投保相关的营销,还有代理人表示,近日赴港投保办理业务已经要排队了。
一直以来,香港保险备受内地访客青睐,不过,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跌至谷底。业内人士预计,香港内地恢复通关之后,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会有较大回升。不过,随着内地险种的多样化以及行业监管的规范化等,未来内地保险市场的产品也会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赴港购险或再次升温
2月3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消息,自2月6日零时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通关”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内地旅客赴港。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最新数据,全面“通关”后的6天里,内地访客数量逐日递增,共约19.3万人次。
疫情前,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成为一大趋势,在业内看来,随着全面“通关”,将再次带动香港保险的购买需求。“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已经开始,最近已经有之前谈好投保方案的客户以及一些新客户来港投保了。”对于“通关”后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程度,一位代理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过去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金额一般而言大概在一年400亿港币到500亿港币之间,而这一数据在疫情期间已经跌至冰点。”精算视觉创始人牟剑群(Alex)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预计香港内地恢复通关后,2023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可以恢复至300亿港币左右的水平。
根据瑞银数据,通关前在访问的1000名内地居民中,47%有意购买境外保险,约2/3居民考虑在通关一年内投保。瑞银表示,内地对境外保险需求强劲,2024年内地人赴港投保金额或可回到疫情前高峰。
面对全面“通关”后释放出的投保需求,有险企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友邦香港及澳门首席执行官冯伟昌近日表示,两地通关必会为香港保险业提供增长动力,访港旅客必有理想升势,公司早已为通关做好部署,包括于关口设广告、部署新聘5000名财务策划顾问,以抓紧复常机遇。冯伟昌引述友邦去年调查,57%有意访港的内地旅客,包括大湾区居民会在通关后1个月内来港或澳门。而且受访者有兴趣来港澳买保险产品。
“通关”后赴港购险热情升温,原因何在?牟剑群表示,疫情期间,居民境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没有被释放。此外,由于日韩等国对我国旅客的出入境限制措施,也会促使很多内地的游客选择到香港和澳门旅游。因此,种种因素下,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保险的新单保费相较于前几年会有较大回升,但若是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有重疾险、储蓄险、寿险、万能险、医疗险、投连险等。从险种比对来看,香港保险的确有其优势所在,由于重疾及人寿保单支持全球理赔,以及有着可以转换货币的多元货币储蓄保单,对于内地消费者而言,在香港购买保险吸引力更高。
牟剑群表示,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对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设计,由于没有监管部门很多的限制,所以香港保险的产品形态相对开放,而且有着较多的创新优势。比如,香港保单储蓄险有较高的预期分红收益,可以转换币种,可以更换被保险人等;重疾险可以给未出生婴儿投保以及可以保障少儿的先天性疾病,有癌症持续赔偿等特点。
低迷过后,香港保险还“香”吗?
放眼近十多年来香港保险市场,内地访客赴港购险“热潮”自2010年开始持续上行,于2016年达到顶点,内地访客新单保单达到727亿港元,占香港个人新单保费的四成左右。而随后的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大幅缩水,如2020年、2021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分别为68亿港元、6.88亿港元,占香港个人新单保费的比重跌至个位数甚至更低。
香港地区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呈现“断崖式”下跌趋势不仅是因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有投保过香港保险的消费者对记者表示,横向对比过相关保险之后,发现香港保险限制太多,而且自己今后不会出国生活,所以也不打算去香港买保险了。
不仅限制多,赴港投保的流程等也与内地投保有着很大不同。赴港购险比内地不只是多了保费门槛限制、付费限制,还面临两地监管政策的不同。牟剑群表示,由于外汇管制等原因,必须先打到投保人香港的银行卡账户中,才能拿回理赔款。否则,理赔款汇到境内相对而言较为麻烦,这意味着赴港投保必须要去开设香港的银行卡账户。另外,消费者在香港投保健康型保险产品,比如重疾险,要做好如实告知,避免因为一些身体的情况没有告知而造成后续的理赔纠纷。
“香港保险偏储蓄或理财型的,演示利益的确很好,保障型保险确实看性价比要比内地高很多,但考虑到购买的费用以及理赔的难度与理赔费用,甚至理赔纠纷,对部分客户并不友好。而且保险是需要专业服务的,这种舍近求远到一个法律法规陌生、监管陌生甚至语言也有一定障碍的环境买保险对部分客户而言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进一步表示,如果盲目跟风赴港购险,最后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众所周知,保险买的不仅仅是保单本身,还需要有温度的服务。如熟悉的环境,与业务员的黏性、业务员的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资源与附加服务依旧是保险客户不可或缺的。随着内地保险市场发展加快,未来香港保险市场还会是更优的选择吗?
“如果没有留学、旅居等需求,长期来看,赴港购险并不是最优选择。”毛艳辉对记者表示,随着人们保险观念的提升以及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险种的多样化以及保险公司和行业监管的规范化等,相关险种可以更匹配和满足大众的需求。在朝着保险姓保的这一发展趋势下,内地的保险市场会更繁荣,增速要远高于赴港盲目买保险的增速。
对于赴港投保的注意事项,毛艳辉表示,消费者赴港购险应从自身需求出发,而不是从理财型产品的演示利益出发,从解决问题与实现心愿出发,而不是看亲朋或业务人员如何宣传。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