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大推荐|总第2985期|
转自:D9設計
ID:d9sj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尊重原作者的版权
——再小的个体,都可能成为品牌——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CAFA设计学院2021毕业季前言
2021届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是为序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
交叉·融合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强调专业深化研究与项目课题实践的相结合;重视传统设计学科和新型学科研究的相交叉;开拓前沿理论与现实社会并行实践的相融合。面对中国快速增长和可持续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尤其是以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扩散与格局变更,设计正日益成长,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世纪的全球化语境,研究生教学更关注设计的问题研究、文化研究和价值研究。在此基础上推进广义学科间大交叉和专业方向内深融合的主导性教学模式,完成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中传业、授道、解惑的价值创新核心。
视觉设计研究
导师组:杭海教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本研究方向以文字与图像等视觉作为基本媒介进行沟通与传播,是涉及文字设计、图形设计、信息设计、编辑设计、品牌设计以及互动设计、空间设计等多学科、跨领域的重要设计学科。本研究方向需要不断广泛融合多学科与不断开拓设计的学科边界,同时也需要不断深入视觉传达学的核心建立更为本质的大设计与大艺术观照下的学科内核。本研究方向以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为价值取向,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术平台,构建多学科、跨平台的视觉艺术设计教育主题。
01.有刺
作者/张心怡
导师组/王子源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肖勇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有刺(body signature)”的研究内容特指在女性身体表面留下的具有“记号”功能的视觉图形。作品将这种通过茎刺由体外刺入体内而产生于女性身体内部不可见的视觉景观,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进而翻转皮肤上下的关系。幻象并不与现实对立,它是另一种更加微妙的现实。
为什么选择南岛文化中的女性“身体记号”作为创作初衷?
在原始社会对身体进行针刺行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肉体的疼痛还需要承担因为低纬度高温和恶劣环境带来的伤口恶化与感染,这些图形通过植物茎刺扎进皮肤,视觉上的“平面”图形实则是对女性社会职能的记号,也是对女性所承受的疼痛的外化,不满于这种记号行为,不满于现在的性别态势是我创作的开始。
通过多种设计方式与媒介来表达作品概念的原因?
当我尝试去给别人讲解与描述“身体记号”的资料与背景时,发现有多元视角下的质疑与猜测,即使有大量的背景研究但并没有很多人可以共情到这种感受。所以我“虚拟建造”这个生长着奇怪刺的世界,通过worldbuilding的方式让观者走进与阅读,幻象并不与现实对立,它是另一种更加微妙的现实。
导师评语
从论文到毕业创作,张心怡的研究逻辑缜密,思维连贯,在视觉设计上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有刺》通过多维设计的方式,试图串联与探讨在人类学、历史学、性别政治学背后女性身体记号的具体含义与意义,不仅在形式上将特有的文化符号进行视觉翻转,也是当下新的社会性别讨论中的提问与思考。作为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做到较有深层次的思辨、艺术形式的完整表达和作为女性设计者的思考。
——王子源教授
02.阵地
作者/樊世博
导师组/蒋华副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阵地》作品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将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先驱钱君匋先生的所有封面字体进行收集整理并润色复原,编辑设计为文献集,试图以字体设计的致敬行动,链接不同的时代精神,并探索新时代中国文字设计的真正自觉。
第二部分选取不同时代关键词作为文本,采用美术字的设计方法,汲取美术字的风格特征,并以数字时代的技术重新制作新的现代文字设计。
创作出发点是什么?
作品所做的是中文美术字。美术字相对于西文设计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文字设计中是独特性的存在与资源。基于对中国早期现代主义文字设计先驱钱君匋先生封面字体设计的研究,希望能吸取前人文字设计的经验与精华,来设计更属于现代气息的字体。
作品的展望?
文字本身的纯粹更能够带给人力量与感动。
导师评语
致敬中国现代主义文字设计先驱钱君匋先生,包括梳理文献与设计致敬。项目名《阵地》,即源自其作。封面的字体,墙上的海报,都是我们的阵地。设计师们,守土有责!
——蒋华副教授
03.以行动发起
作者/刘世豪
导师组/肖勇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作品意在展示这三年多来作者通过行动的方式对于所思考问题的持续讨论与探索。从实验性的展览“在仙人家”计划,到去公共空间展开的行动“攻势 占领”,再到“游击计划”的社会情景中的真实劳动体验;作者通过不断调整和修正行动的路径来达成对所思所想的回馈和实践上的探索。
是否可以具体展开叙述一下关于这三年多行动的过程?
我本科毕业后,在自己的租赁的居住空间里,办了几次小型的“展览”,我称之为“碰面”即“在仙人家”的计划。试图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观察和讨论“我们”;年轻、半开放的“碰面”被安置在这样老旧的、租赁来的私人空间之中,这样的矛盾也形成了诗意的冲突。后来搬家作为“在仙人家”的最后一次碰面。当时我曾写过“应当打破墙壁”;搬家算是一种结束,但也将视野投向了公共的空间。向更广阔更无边的公共空间发起“进军”!这既是一种年轻的生理的迷茫的诉求,也是对现实生活空间带来的刺激、紧张、压迫的回击。于是有了后来的“攻势 占领”。我去干涸的河道中书写巨大的“占领”,我们去荒芜的树林中挂起大旗、插上大旗。似乎要在干涸中、在荒芜里去诉求什么、去讨要什么。在这样对公共空间的攻势中,我却突然感到一种力量在消弱。后来我想到大概我们受到自我的身份认定的限制和束缚、受到周遭环境的约束,我们大概只是在自以为地去讨论着我们觉得重要的问题、又或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重要吗?因此我的“占领”结束了,我开始了“游击计划”。通过身体投入到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去,打破视角、进入到基础的朴素的劳动实践中去,去游击!去观察这一切!
这次即是我将三年多的行动铺开来以达成对自身迷茫的“反攻”与无知的“公开处决”。
在不断行动过程中的体会?
最重要的体会就在于不断地用自身行动来反馈自身的迷茫与困惑,又不断在行动中获得新的问题与思考,再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道路。
导师评语
作品用波普风格展示三年多来作者社会参与体验对于所思考问题的持续探索过程。从实验性的展览“在仙人家”计划,到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尝试,再到社会情境中的劳动体验;通过艺术的行为和行动践行从概念和实践上的探索,传达出设计师参与社会的艺术之声。
——肖勇教授
04.棉话
作者/张芮
导师组/何浩副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棉话》是源于此次新疆棉花事件,对其背后的原因和真相为原型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以设计的角度、版画的视觉语言呈现了作者对于“新疆棉花”的态度。洁白棉花,不容抹黑。
“棉话”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棉话” 的灵感最初来源于此次新疆棉花事件。在新疆棉花事件发酵至今,我依照时间的顺序,把各个时间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展开观察,进行创作,完成了六张版画的制作。在此次创作中,我只是一个观察者,并不是一个评判者。虽然此事件还没有定论,但我仍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洁白棉花,不容抹黑”。我希望通过“棉话”这个作品,让观者对新疆棉花事件产生共鸣,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棉话”的呈现形式是什么?
“棉话”的创作形式运用了照相制版这种新型版画技法,其实是我本科的创作形式的再次延续。增加了中国水墨的趣味在画面中,借用这种技法很好的还原了我的创作想法。因为我的作品聚焦的是热点话题,所以我希望能拥有传统的意味和传统的工艺在我的创作之中,拥有七百年历史的铜版画是最适合的呈现方式。当然作品本身的呈现内容具有一定的观念性,作品中汉字的观念性也需要传统的技艺来烘托,铜版画也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在作品的最终呈现上,从铜板的印痕,到纸的毛边的处理,到签名的设计,到墨色跟纸张匹配度的选择,每一处都用足了心思,这一张纸上承载的所有信息都是作品的关键之处,不仅仅是画面。
“棉话”的观感体验是怎样的?
“棉话”不是带有引导性质的作品,并无舆论导向性。作者仅仅通过梳理时间线,进行了自我创作和自我启发。海报部分是简要的概述了此次事件发展的时间线索。希望观者带着探究的态度,按照时间顺序观看六幅作品,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仍能产生各自不同的见解与思考。虽然此事件仍无定论,但国家立场与坚定态度不容质疑。
导师评语
张芮在美院从本科到研究生连读七年,是我最为熟悉和了解的学生之一。张芮聪明、伶俐,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规划,在关照自己内心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外部世界的嬗变。她的毕业作品聚焦新疆棉花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把铜版画的技法和语言同设计概念相结合,这无疑得益于美院大环境的启发和滋养,对于设计表达而言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何浩副教授
05. 一切如故
作者/赵守成
导师组/何浩副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在更加碎片化的今天,波德莱尔对现代生活的描述更加显著,碎片化和瞬间的信息蔓延在屏幕中,同样是欢欣与凄惨的两面,它们试图操纵我们的情绪,即便是痛苦的,我们也仍旧为之着迷,深陷于内外部刺激而产生的麻木不仁的感官中。
我们会主观的接受和排斥一句具体的话语,而隐匿的信息可能更容易达成共识,人们好奇它的背面藏着什么,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在一次次的接力中,信息不断异化成多样的视觉形式,内容本身却开始消解,最终变成了一种麻木的参与。
信息的时效越发短暂,它将自身与承载的人们的情绪一并被浸没在漫无边际的网络,而有些片段却始终不可被抛之脑后,人们在杂乱无章又彼此孤立的“荒原”中亟需某种寄托,这种别样的诉求得未尝有。真如书里所描述的那样,“他者”消逝了吗?抑或是我们仍旧踯躅于一种“免疫”的、更加进入细部的规训社会中。
一切真的如故吗?
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不只是单纯地回到昨天,我们麻木地带着贪婪的企图试着去维系过去所有的连接,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正常。事件已然成为一个切片,伤痕带来的阵痛也不会持续太久,但另一方面也并非一切如故,我们在事件中获取的信息,产生的记忆和情绪,今天看来又是那么不真实,人们的态度开始暧昧,在影影绰绰的道路中继续前行。
导师评语
守成在本科阶段就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为自觉自省的一员,既对自己专业笃定精进,又不囿于专业的局限,而是对设计本身的构造和发展等本源问题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持续的思考。研究生阶段,守成在不间断的创作实践中加速了自己的探索,作品更为锐利而圆融,我相信他已经找到并开启了自己未来创作的阀门,坚守下去必有所成。
——何浩副教授
06. 石榴 形·意
作者/娜则莱·穆合塔尔
导师组/肖勇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晋 潘岳《安石榴赋》
基于对石榴图形的传统文化梳理与研究,从符号学视角将其所指归纳为吉祥祈愿、神话隐喻、经济符号、社会传播四种含义。作品以图形化语言为媒介呈现其在自然形态图形转化过程中的视觉和文化含义,展现作为自然之物的石榴,是如何逐步被建构为带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传统自然形态在当下社会的图形化视觉实验。
为什么选择石榴作为创作初衷?
答:石榴作为一个种自然形态在东西方各自的传说中象征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石榴在艺术符号中呈现样态也是丰富多样的,作为象征性符号的石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嫁接、再生、繁盛。
简述一下作品创作思路。
作品从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图像与文本,通过对石榴在东西方文化中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中的研究及梳理以书籍的形式展现;第二部分自然形态到图形符号的转化,将石榴自然形态从开花到结果的三个不同阶段结合石榴的传统象征性研究分别进行图形简化、符号化设计;第三部分符号化图形实验,选取上一阶段产出石榴的三种符号特性在图形设计中尝试推演变化,创作出既能够联想到石榴的传统自然形态以及带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
导师评语
作品对传统文化中石榴图形进行梳理和研究,注重其祈福、隐喻、社会等寓意,并将其提炼和图形化,使之传承古今的同时又兼具时代传播的简约特质。同时也是传统自然形态在新时期语境下的图形化视觉实验。
——肖勇教授
07. 自发·生长——太平铺集市逢农历四九
作者/成竹
导师组/杭海教授(责任导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何君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市集是居民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自发组织形成的,往往是打破空间原有规划的群体活动。本作品以湖南省琅塘镇太平铺市集为线索,对2021年4月10日这一天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通过装置、影像、海报与书籍等多媒体予以图像展示,其中以“蘑菇”图像主题穿插其中,蘑菇的自发弥散与成群生长的状态,正是自发性信息滋生、生长、形成规模的图像隐喻。蘑菇的生长过程被带入置换到作品的图式与叙事之中,以此探讨乡镇信息自发模式下产生的有机空间形态与语义:集市的自发性所反映的自发信息的生长规律,以及规划和自发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
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信息是当代社会的大命题,每个人都身处在数据库之中,并携带着自身的数据信息与物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形成更通畅的组织关系。人们对性息的需求是日益扩大的,在这样的语境下,信息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数理逻辑组合关系,更要求设计师去寻找驱动信息运作的源力量。乡镇的信息运作给与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通过调研,从刚开始时对乡镇空间信息的杂乱无章状态感到无从下手,到发现其不直观但客观存在的内在行为章法。乡村居民的行为是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生活规律的集合,这种自发组织模式的稳定性是城市中任何一个公共空间系统都无法比拟的。
简述创作的思路。
我的创作共分为三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是议题研究背景资料的梳理,对于自发信息和规划信息概念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论述,太平铺集市的现场调研分析报告:对集市的信息构成、自发信息分布特征、自发信息与规划信息的制衡关系进行数据提炼,以及对集市的图像采集,对应生长的不同阶段;第二部分将数据的图形转化,根据上一部分的数据提炼出太平铺集市中人流密度最高的6个类别的摊位,定点收集不同商品类别的摊位面积、成交量、停留人数等数据并将按照其特征进行图形转化;第三部分,自发性信息重塑的空间结构的展现,视频采集太平铺集市从搭建到撤离的过程,以及对集市空间的动态总览,而后通过剪辑,形成新的集市印象——打破规划的自发生长有机空间,动态视频与装置的结合,再现原集市空间中的规划的失效与自发状态下对于空间随机使用改造,动态展现规划与自发之间的制衡、相互补足弥合的生长关系。
导师评语
有敏感细微的直觉,将乡村的记忆与城市的感受连结起来,并付诸实际的调研,以坚韧的意志持续深化,最终完成这一复杂的、跨学科的主题设计,最终的形态与展陈设计简洁、安静又充满诗意
。
——杭海教授
08.破土
作者/古丽尼革尔
导师组/何君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肖勇教授、王子源教授、林存真教授、蒋华副教授、何浩副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维吾尔族纹样形态质朴平实,但其表达的造型、纹理、色彩、光泽的装饰性能,从美学上来说,体现出其材质的生态之美以及文化传承之美。我将把民俗文化与平面设计结合起来,具有多重意义,既用俗文化表达的表现形式进行“去其糟粕”,又让符号运用表达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条新途径,为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取其精华”,给予更多新思想、新能量。
你再设计这些纹样的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从新疆生活中的纹样入手,让图像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希望能改变些什么。
你是否担心这样的再设计引起质疑?
不怕,我就等他们来问我这是什么纹样,你为什么这么设计?
导师评语
想为家乡做些什么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坚持下去你想做的事情。
——何君教授
学习各类插画课程:iPad插画、PS插画、综合材料插画、绘本、水彩、彩铅、丙烯等手绘;学习人物、肌理、接单、创意理念等;网络授课,几十门插画课程,超低价超专业培训,点击,圆你的插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