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个人系公募再度引发热议。
弱市中,新晋个人系公募泉果基金发行了首只公募产品泉果旭源,成为了2022年销售最为火热的产品,是短期内即结束募集的百亿爆款基金。
随后,由华泰资管原总经理王锦海参与设立的汇百川基金成功获批,个人系公募再度扩容。
自2015年泓德基金宣告成立起,个人系公募走过了7年历程,以超出行业整体增速实现快速扩张,截至1月20日,已有25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包括“私转公”公司),管理规模接近5000亿元,特别是2018一季度到2021一季度期间,规模增幅超10倍,相较全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占比由0.24%大幅增加至1.74%,成为公募基金市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不过,个人系公募在数量和规模上扩容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光背后的挑战和分化的格局。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个人系基金公司自创立起,在股东资源、渠道资源、资本金等方面并不占优势,此外,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度较高,团队稳定性不足也是个人系长久以来的顽疾。因此,面对持续震荡的市场行情,规模稳定性略显薄弱。
同时,不同公司间分化显著,头部公司规模接近千亿,而尾部公司在震荡的市场下规模持续缩水甚至濒临关门。
中金公司金融工程分析师胡骥聪认为,搭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结合自身资源挖掘特色优势、明晰战略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谋求差异化发展,或为个人系公募基金长远发展之道。
差异化竞争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已发行产品的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共有24家。基金管理规模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鹏扬基金、泓德基金、睿远基金、蜂巢基金和汇安基金。
其中,鹏扬基金的最新管理规模为923.93亿元,已近千亿;泓德基金和睿远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均超500亿元。
目前,鹏扬基金旗下基金产品68只,现在职基金经理18人,均居个人系公募榜首。自成立以来,其管理规模一直稳步提升,虽然在今年一季度规模由去年末的887.69亿元降至835.04亿元,但整体呈“W”型增长,在年末突破了九百亿大关。
相较之下,位居榜眼的泓德基金作为业内首家个人系公募,受益于2020年权益市场的红利,其管理规模在当年末首次突破千亿,达1168.6亿元。然而,后续规模持续下滑,先是在2021年三季末跌破千亿,现降至617.12亿元。从行业排名来看,在2020年末,泓德基金在公募行业中排名42名,目前降至71名。
中金公司表示,鹏扬基金早期结合传统优势,以固收业务为发力点,并逐渐向“固收+”、权益等领域拓展。以权益投资见长的睿远基金,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高达100%。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系公募创始团队的履历往往决定公司的方向。例如,鹏扬基金、汇安基金等以债券型基金为主;泓德基金、睿远基金等以权益类基金为主。
在25家个人系基金中,泉果基金是2022年的新晋个人系公募。成立于2022年2月8日,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泉果基金的创始人背景实力雄厚,最大的两位股东是王国斌和任莉,分别持有其35%的股份,王国斌是A股市场的初代大佬,曾在中经开和东方证券任职,任莉则是东方红资管的第二任总经理。
规模稳定性较弱
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个人系公募权益类基金产品2022年业绩表现不佳。
从业绩排名方面来看,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摘得冠军,2022年收益达8.77%,该基金由知名基金经理丘栋荣管理。其次是成立于2022年8月的易米开鑫价值优选A、易米开鑫价值优选C,两只基金2022年收益分别为5.85%、5.63%。恒越优势精选在个人系公募权益类基金产品排名垫底,2022年收益为-47.76%。
公开资料显示,恒越基金成立于2017年,李曙军持股65%,为公司实控人。公司旗下共有14只基金产品,8位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底,资产管理规模总额为110.45亿元,其中多为主动权益型产品,混合型基金占9成。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该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10.45亿元,在基金产品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该规模相较于2021年年底的146.98亿元明显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2日,恒越基金的“权益担当”,恒越核心精选、恒越研究精选、恒越内需驱动、恒越成长精选、恒越嘉鑫等5只的原基金经理高楠因个人原因离任。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高楠在管资产规模为84.34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4家已有产品成立的个人系公募管理人中,仅3家拥有超过10位基金经理,13家基金经理数量不足5人。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个人系公募机构中31.2%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以来任职公司曾出现变动,这一比例远远超出非个人系公募机构(14.6%),人员稳定性略显不足。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个人系公募依靠核心基金经理的现象十分突出,因创始团队占据发展初期核心地位、投研与营销等成本和资源有限,使得个人系公募呈现单一基金经理依赖度高的现象。基金经理变动、市场震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金的管理规模。
整体来看,个人系公募的发展分化较大,大多数管理规模不足百亿元,业绩表现相对弱势。截至2022年末,有10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不足50亿元;基金管理规模最小的明亚基金规模仅有0.39亿元。
挑战与潜力
不过相较于券商系、银行系、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虽然在背景、资源以及管理规模等方面相对弱势,但是激励较为灵活,仍然具备发展潜力。
近日,中庚港股通价值近日获投资者踊跃认购,发行当天便宣告提前结束募集,这与近期市场走暖以及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密不可分。
中庚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在2022年市场震荡的行情下交出了满意答卷,近一年,其管理的中庚基金混合型基金的总体回报为4.66%,同期同类产品平均回报为-9.29%。
因2022年的业绩优秀,中庚基金管理规模一路攀升。截至2022年末,中庚基金规模已达363.28亿元,其中丘栋荣的管理规模超过中庚基金整体管理规模的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出圈的丘栋荣已成为中庚基金的股东,持股比例为4.99%。2022年11月,中庚基金在官网发布《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信息公示》,新进股东除副总经理曹庆及丘栋荣外,上海睦菁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持股4.99%,并将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续运作。
此外,在机制的灵活上,东方阿尔法基金总经理刘明表示东方阿尔法基金采用的是公、私募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团队员工凝聚力得以大大提升。并且,团队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和基金经理都会跟投,能较好地解决团队稳定性等问题。
2023年机会大于风险
对于2023年的投资,个人系公募公司则普遍认为投资机会大于风险,多看好新能源、消费、地产等赛道。
展望2023年,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房地产下行风险的有效控制以及政策续力,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整体性好转。经过前期的调整,目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伴随着宏观经济修复,内需主导的优秀企业的春天终将到来,对2023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对于2023年的资产配置,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表示更看好中期权益类资产的表现,尤其是与安全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相关联的板块。此外,疫情后的消费出行链、房地产政策转向后的地产链、受益于政策和消费服务回升的港股互联网股票都可能孕育较好的投资机会。
博道基金基金经理孙文龙则对2023年整体股市会比较乐观,其内部测算今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幅约9%,在经济弱复苏格局下各条赛道的龙头会相对受益,整体风格可能略偏价值。在复苏线中首推高端白酒,同时其在地产链中看好物业和家居,在科技成长中看好新能源中的海风。
泉果基金赵诣则认为2023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是大于风险的。展望2023年,更看好两个维度。第一个大方向在于大制造上的两个维度,第二个大的方向在于大消费,过去受到抑制的一些消费、出行、医药等需求回归正常后出现的困境反转机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