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卖水人”,医药外包行业(下称“CXO行业”)一直因“旱涝保收”,景气度备受业内看好,CXO行业也一直是各家券商医药类研报推荐的“常客”。回顾2022年,A股大多CXO企业的前三季度营收均增速“喜人”,但挑战也不少,行业股价整体出现回调,至今行业指数相较于一年前仍然跌幅超三成。
明年还有新的不确定性等着CXO行业,今年业绩源于新冠大订单的企业能否续写超高增长“神话”,若无大订单“加持”业绩增速将如何演绎?此外,产能过剩担忧、医药行业融资遇冷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是否会持续发酵,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业绩高增是否可持续
今年前三季度,大多数CXO企业均实现了营收增长,但也有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滑至亏损境地。据统计,A股16家CXO上市公司中,前三季有3家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速均超70%,分别是凯莱英、博腾股份和药明康德,营收增速分别为167.86%、157.51%和71.8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1.59%、337.42%和107.12%。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也是获得新冠大订单的企业。因此,若明年没有新冠大订单“加持”,且在今年全年高基数业绩基础上,上述企业未来的业绩增速是否会遭遇滑坡?
对此,一位CXO上市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新冠大订单给企业带来了充足现金流,但大订单的可持续性无法预测,若明年无此大订单,企业业绩增速肯定不会像目前这样,有企业为此一直在披露剔除大订单后的业绩增速,以反映比较真实的情况。但同时,今年行业其他几家头部企业增速也都不错,譬如康龙化成,没有新冠的商业化订单,但前三季度营收增速39.63%,依靠的就是内生增长或者说稳定、持续的需求。
数据显示,美迪西、昭衍新药和九洲药业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7.68%、48.97%和45.66%。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行业高级咨询总监朱毅告诉财联社记者,从2022年年初开始,二级市场就担心CXO行业未来业绩成长性,但各头部CXO上市公司的业绩从一季度到三季度均继续保持高增长,未出现增长明显放慢迹象,因此CXO行业逻辑没有改变。但越来越高的研发风险和成本也给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我预计未来头部CXO的业绩会保持相当乐观的增速,头部效应将持续显现。”
地缘因素需要担心吗?
相较于频繁被讨论,但暂时无法证实或证伪的产能过剩等话题,地缘因素则是CXO行业可能不期而遇的“黑天鹅”,今年板块走势也多次因此受到“侵袭”。
今年2月7日,药明生物旗下两家公司被美方纳入“未经证实名单(UVL)”后,药明生物股价大跌,带动CXO板块下跌。
9月13日,A股CRO概念股再次全线大跌,CRO指数收盘大跌5.24%,药明康德和凯莱英跌停,康龙化成和药石科技分别收跌13.95%和10.55%,博腾股份接近跌停。港股的制药CRO板块亦大跌,药明生物跌近20%,药明康德跌近17%,康龙化成跌近15%。
而下跌主要与中秋休市期间美国的生物技术行政命令有关。9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旨在确保“能够在美国制造自己发明的所有东西”。
该事件虽最终“有惊无险”,但市场对CXO行业的地缘因素的担忧显露无疑。
上述CXO企业人士认为,短期并不需要特别担忧。他向财联社记者表示,CXO行业是降本增效的行业,如今行业产业链呈现较为良性的分工,若都转移到美国,人才和配套产业链等都是问题,可能对美国来说也会得不偿失。
朱毅也认可此观点,他表示,通常CXO公司和其客户制药公司合作关系非常稳固且高度互信,其服务费用不易受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的影响,本身是不易受到政策扰动的行业。另外CXO公司可通过调整供应链减轻地缘因素的影响,例如实施原料和耗材国产化替代等策略。因此,要正确认识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CXO企业已通过收购海外资产或在海外建厂的举措,来应对可能的政策风险和客户流失风险。
例如,今年1月和7月,康龙化成先后收购英国Cramlington和美国Coventry原料药基地,进一步布局全球小分子生产服务能力;5月,药明康德H股定增,意在向全球客户提供可靠的供应链,在美国、欧洲及新加坡新建产能;7月19日,药明康德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预计在未来十年累计投资20亿新元(约合14.3亿美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设;药明生物则宣布,计划未来十年内投资14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拓展生物药发现、开发和大规模原液及制剂生产的能力和规模;博腾股份已在欧洲布局研发生产基地。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