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老”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多省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多项养老惠民政策频频出台,让退休生活再增保障,让金色晚晴更添幸福!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近年来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保企业数和职工数持续稳步增长,投资品种日益丰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良好成绩,累计结存规模不断增加。企业年金也常被称为企业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金手铐”,企业可以自主制定缴费分配方式和企业缴费归属方式,但这是否意味着企业有空间可以无限制地将年金缴费向部分员工倾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常伴客户身边,深研把握政策框架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等监管与主管部门对于企业年金方案审批和备案的要求,对年金方案中的单位缴费分配至职工个人账户最高金额与平均金额的差距需进行控制,也就是所有建立年金的单位在缴费时都要满足“缴费高平差”的政策要求,其政策旨在兼顾激励与公平的实施原则,一方面积极发挥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尊重企业内部由于岗位不同、责任不同、贡献不同在企业缴费分配方面存在差距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体现企业年金的保障作用,基于企业年金具有普惠性质的特点,必须控制企业缴费分配的差距,引导企业合理分配。
“缴费高平差”的工作要求见于《企业年金办法》(人社部、财政部令第36号)、《关于中央企业规范实施企业年金的意见》(国资发考分〔2018〕76号)、《国有金融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财金[2019]91号)等多部政策,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合规要求,需要在企业年金运营实务中贯彻执行。
在审核过程中,作为受托人发现部分委托人在执行“缴费高平差”的政策要求时,往往会出现在某一缴费周期内由于个别员工变动导致当期单位给职工的缴费平均值降低的情况,比如当月有新入职职工,由于工资基数偏低会拉低当期单位缴费的平均值。这会造成虽然其他人员的单位缴费没有变动,但却仍有部分人员的缴费出现超过“平均值5倍”的情况。此类情况因计算量大不易被调整,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很“烦心”。而作为年金管理机构既要严守政策底线,又要帮助委托人解决难题,考验的是年金管理机构的专业业务能力和替客户分忧的决心。
常怀客户视角,洞察实务管控难题
为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受托服务,长江养老在完善自身审核流程的同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年金实务处理流程。通过观察,发现部分企业在处理员工缴费出现超过“平均值5倍”的情况时,往往会将当期最高缴费金额调低为缴费平均值的五倍,而事实上最高金额的降低会同步导致缴费平均值的降低,从而使调整后的缴费数据依然突破了缴费高平差的限制。举个例子:
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存在HR系统分散、数据难以打通共享以及系统开发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都使得 “缴费高平差”成为了让企业人事“头疼”的难题。究竟如何确定缴费金额上限,能够在确保合规的同时最大化保障员工的利益呢?不少企业会向年金管理机构寻求解决办法。近年来,年金管理机构通常采用人工测算的方式将测算结果提供企业参考。
尽管人工测算的方式已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对于缴费高平差管理的实际需求,但仍然存在测算数据处理量大、反馈时效性不强、企业整体把控力度弱的瓶颈,仍需要年金管理机构针对缴费高平差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常解客户所急,精准施策创新服务
自2021年开始,作为专业的年金管理机构,长江养老为优化提升受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高平差管控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结合多年人工测算案例和经验,有效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探索研发了高平差系统管理功能,困扰企业的难题迎刃而解。该系统不仅能实时计算当期/本年以来实际高平差倍数,还能模拟测算未来周期内缴费以估算全年高平差倍数。为协助委托人在不突破政策的前提下对缴费上限进行动态科学控制,系统还可针对海量数据快速计算当期/全年高平差不突破 5 倍的缴费基数上限,如本年以来实际高平差已突破 5 倍,系统将直接计算得出调整建议。
(示意图)
这一功能的全面上线有助于受托人和委托人实时了解计划高平差整体情况,可帮助委托人快速、科学、精准地实现缴费调整,也使得受托人的受托管理服务更高效、更智慧。长江养老业内率先对于年金“缴费高平差”实现系统化全过程管控,目前已投入部分企业年金计划的日常管理应用中。
长江养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受益人至上,在响应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的过程中,努力创新服务模式、深化科技应用,提升智慧受托服务效能。将“智慧、责任、温度”的太保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助推企业年金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长江养老一直在路上。
此文内容为企业供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