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包括哪些)

2022-04-24 20:17:41 来源:

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包括哪些)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情趣,更深入的领悟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实效,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让我们的课堂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二、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关于为什么要设置教学情境,一个生活小常识就能形象的说明问题。

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正如赞科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为新知识与旧知识搭建桥梁。

三、创设情境的原则

真实性: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接近性: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诱发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合作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融合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四、怎样样创设教学情境

01

以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前提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和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是创设教育教学情境的源泉。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是构成良好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美的心灵,才能有美的情感。所以,只有教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学生身上,学生把自己的生存与人类美好的理想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或谋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才会出现和谐的、激动人心的、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的教学活动。所以各科教学都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02

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的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情境的创设应该是适时适当的,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同时要尽量做到简洁。

03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设计情境时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比如,要分析学生是否对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感兴趣,学生是否适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等。教师只有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学生、调动学生,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已知和浅显的内容里不断悟出未知的深邃内容 ,而进入新知识的境界。

04

情境要注意时代性

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智力发展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的气息。我们知道材料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材料,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让材料束缚自己的教学与思考。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05

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创设良好情境的保证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所以,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业务素养、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动作姿势、板书、实验等技能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而这一切都得由教师去组织、去引导、去创设,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学习。

五、创设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01

明确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总是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学习内容的预设教学情境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须认真学习和研读学科课程标准中相应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弄清课程性质、目标、学习的内容框架,认真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

02

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深层次中去,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深深的融入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侧重于挖掘知识本身的周密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03

使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

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的,因此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学生熟悉的,在学生个人经历中可以找到相似的、可以理解的东西。你要创设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认知状况。教师应当通过家访、与学生交谈以及师生共同参与各种活动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积累各种有用的素材和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找到并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与课堂有着紧密联系的素材。

04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和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的教学情境与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多方面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加工和拓展,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

05

准备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些必将涉及大量学生的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交流研讨的学习活动,可能涉及大量设备器材的使用、素材的收集、活动的组织等。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创设情境,不出或少出差错,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准备情况,复查小组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时还要试操作。

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中,可能已经对学生的行为有所估计,但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学生的行为常与预先估计的不一致。这时,教师应该对教学做出适时调整,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直接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唐代诗人杜牧说:“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个性鲜明且又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要善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目的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其中,以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使课堂真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