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22-04-24 17:28:15 来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十分注重人的品德的塑造。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也把德育放在了首位: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应以塑造学生优良品德为核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学生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悟真善美,去识别假恶丑。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品格。

第一,用生活中熟悉的优秀人物故事去感染学生。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代代相传。如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述晋城市的全国道德模范刘平贵夫妇和党的十九大代表毕腊英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通过这两个真实事例,让学生们了解到身边的优秀人物,感受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怎样做人。这就实践了品德与社会课要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课程核心。

第二,参观实践,巩固、拓宽所学知识。品德与社会课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应多次带领学生走进实践场地,实地考察与参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创设情境,角色表演,体会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必须贴近学生的认知,走进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师生进行角色表演。这样既让学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又能掌握很多生活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