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多娇(人生如此多娇的意思)
最近重读《明朝那些事儿》。
要说第一次读到现在也快有10年了,这十年间,心境认知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再是作为一个毫无关系的外来者从第四维度观看是非曲直,而是找个合适的人物融入进去,身至历史长河中,用现代眼光看这波澜壮阔。
本来不确定要不要重读,闲来无事看了一部剧《大明风华》,老艺术家王学圻老师将永乐大帝朱棣刻画地入木三分,从细微处承托起古代帝王家的“父子君臣”,既有“一步一回顾”的血脉亲情,也有“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更有“你死我亡”的大位之争和杀伐决断的帝王心思。
时隔十年,再次翻开《明朝那些事儿》,跟着当年明月再次穿越到1344年到1644年,看那300年间的风起云涌、刀光剑影。看着朱元璋气吞山河,转瞬逝,看着朱高炽怀人天下,转瞬逝,看着朱祁镇忍辱负重,转瞬逝,看着朱祐樘励精图治,转瞬逝,又有什么是坚不可摧,历久弥新的呢……
明朝历史跌宕起伏,有太监当权的暗黑无天日,有三杨辅佐的青天白日,也有土木堡后于谦的家国天下,永远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象征决心与勇气的北京保卫战。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小时候学古诗,我总是喜欢拿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做对比,但是仅从诗歌成就来看,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读了历史之后,从人生维度来看,真正的胜出只有四个字:寿终正寝。
李白与王维晚年都曾卷入政治风波,杜甫直接死在了漂泊途中,而白居易呢?一生官运亨通,官至二品,退休后,在洛阳别墅里整日开Party,夜夜笙歌,死后呢?连皇帝都哭得鼻涕冒了泡,还专门写诗悼念,白居易活到七十五岁,换算到今天,差不多是杨镇宁教授的状态了。
回望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城市中有相当一大批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群,也许是土地征收了,也许是遇到拆迁了,这部分人数量并不少,他们普遍有着一种特别得意的心态,因为吃的喝的住的玩的,都让别人羡慕。
按理说,他们应该过得很好,但大多数却会面临一个问题,比没钱还危险的一个问题,就是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过好这一生,这才是最悲催的。
表面上好像大家都是没钱的问题,其实更深刻的是有钱也过不好的问题。什么是知命?就是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不是没钱的问题,而是有钱也不如人家没钱的活得好的问题。
自古以来,活得好就是一门艺术,人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可以探索,何必活得那么寡淡无味。
单行道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其实除了生病以外,我们能感受到的痛苦,都是我们价值观带来的,而非真实存在。
大可不必站在50岁的年纪,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纪,悔恨17岁的爱情。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因为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按照当时的心智和阅历,大概率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看到一句非常带感的话,分享给大家: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你有多会享受它,生命里的一切,都是如此。
人类所面临的所有恐惧,皆因愚昧无知。比如你惧怕黑夜,其实黑夜什么伤害你的事都没做,完全取决于你的智慧,决定了你的气场强弱。气场强大的人,无论在哪,都暗中为王,气场衰弱的人,总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我们要有足够的气魄去承认自己曾经坚持的人或事会变差甚至失败,不要去寻找遮羞布,不要去自欺欺人,因为这本身就是腐朽甚至灵魂死去的表现。
要有敢于直面世界变化的勇气,敢于从内心深处打破自己。平庸是条死胡同,千万不要在那里徘徊,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努力跑起来,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感。
——————–
特别说明:
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