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十大名师(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好考吗)

2022-03-30 02:56:46 来源: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吉林大学8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迟力峰,女,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特聘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兼职教授。

迟力峰198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她长期在物理化学领域从事表界面分子组装及反应的研究。提出表面晶格调控的分子组装反应方法,从单键层次获得了表面对分子选择性活化的新认知。利用表面结构效应和分子定向组装,实现了正构烷烃的选择性脱氢、聚合及烯烃化;揭示了单晶表面对分子选择性活化与偶联的作用机理;建立了介观尺度分子长程有序组装方法。她的研究对表面物理化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450多篇。

孙军,男,回族,1959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连续两届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孙军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6年和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形变相变与强韧化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研究项目入选“201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第一发明人获得1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孙军带领的学科团队连续取得突破性科研进展,对学科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6月,获“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称号。2014年1月,其研究项目“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益春,男,汉族,1963年1月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6月参加工作,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12月至1998年5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他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针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基本问题,开展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 Appl. Phys. Lett.等高水平杂志上,论文他引22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40余次,H因子为29。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和奖章。

马於光,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198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91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他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体系结构(化学、聚集态、电子)-性能(发光、激光、载流子迁移)关系”,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光物理过程的新认知、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三十多年来,马於光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70余篇学术论文,他人引用14500余次,获得10项中国发明专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第一完成人),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第一完成人),2016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

底青云,女,回族,1964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1987年获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学士;1990年获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物探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博士。

她从事可控源电磁法(CSAMT)、高密度电法(RT)、探地雷达法(GPRS)数据正反演研究。实现了2D有限元法、2D和3D积分法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发展了非弹性波介质雷达波波动方程偏移和成像方法,成像精度和分辨率提高5%;针对复杂地形复杂介质条件,研制了CSAMT法探测系统,发展了CSAMT数据的克希霍夫偏移成像技术,归纳了CSAMT实际探测中几种典型模型,通过2.5D正反演揭示了其电磁波场的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矿勘察、南水北调西线深埋长隧道、石太客运专线铁路隧洞、云南蒙自铁路隧洞的CSAMT勘察研究及10几个区块煤田构造含水评价研究工作。近5年在国内外SCI收录学术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技奖、中科院“巾帼建功”、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奖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友宏,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江苏如皋石庄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友宏1987年9月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探矿工程系钻探工程专业;1990年7月硕士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探矿工程系钻探工程专业;1990年7月至1995年4月,任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探矿工程系教师。1995年4月至2000年8月,任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勘察工程系副主任。(其间: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勘察工程系探矿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他曾任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友宏教授长期致力于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大陆科学钻探装备、仿生机具和油页岩勘探开发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主持研发了中国“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高性能全液压地质系列钻机、陆地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技术、高效耐磨仿生金刚石钻头、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技术等。

王云鹏,1966年12月出生,满族,吉林舒兰人,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王云鹏198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汽车系,1997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长期从事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创立了车路协同前沿发展方向,在行车安全监测、路网联动控制、路车融合控制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重要的工程应用成果,为我国车路智能协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国家奖不重复的省部级一等奖4项(均排1)。授权发明专利51项(排1)。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SCI/EI论文96/67篇。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马玉山,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夏自治区工商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马玉山199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他30年扎根西北地区,潜心钻研技术,坚持科技创新,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0多项。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出版了专著“泛ERP—两化融合的成功之道”。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率先全面实现了智能控制阀数字化工厂,被工信部评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解决了制约化工装备国产化中的“卡脖子”工程,累计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10多亿元。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多年来,吉林大学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东北沃土的发展历程,一步步踏上了举办超大规模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和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代代吉大人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矢志奋斗,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成为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官微、吉林大学校友总会官微、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