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考研难度大吗(考研历史)

2022-04-06 10:05:22 来源:

2020湘潭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分封制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 (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 弭兵大会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xū)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3.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 主户

宋代划分的两种户籍类型。划分的根据是土地占有和赋税承担情况。主户指占有土地并交纳赋税的人,客户则指无地而耕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主户按照土地的多少,分成五等:一等、二等户土地田亩多,又称上户;三等户称中户;四等、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下户。徭役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承担。

5.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其基本内容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阐明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7. 七千人大会

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多人,因此称为“七千人大会”。195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许多失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解决困难,党中央召开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报告。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外发扬民主的问题。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倾”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

二、材料题

吴起变法

三、简答题

1.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意义

秦朝徭役繁重。秦始皇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征发农民服兵役、服徭役。修阿房宫、建骊山墓(出示图片),工程极为巨大,据史书记载,仅此两项就征发农民70万人。还有筑长城、开灵渠、修驰道、戍边塞等,都是动则几十万人。秦朝全国人口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大量劳动力被迫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繁重的徭役、兵役,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朝刑罚严酷。秦律繁杂,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秦朝有许多残忍的肉刑、死刑。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秦朝赋税沉重。农民要向官府缴纳田租、户赋,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总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获物的2/3以上。

土地兼并严重。繁重的徭役,加速了农民的破产。一些大地主田连阡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在秦的暴虐统治下,人民不堪忍受,发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包括两层涵义:第-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蚊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吡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形成过程:

(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标志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5)“八·一三事变”后,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未参加长征、留驻根据地的军队改编为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和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力的国际环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略)

2020湘潭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分封制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 (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 弭兵大会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xū)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3.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 主户

宋代划分的两种户籍类型。划分的根据是土地占有和赋税承担情况。主户指占有土地并交纳赋税的人,客户则指无地而耕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主户按照土地的多少,分成五等:一等、二等户土地田亩多,又称上户;三等户称中户;四等、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下户。徭役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承担。

5.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其基本内容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阐明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7. 七千人大会

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多人,因此称为“七千人大会”。195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许多失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解决困难,党中央召开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报告。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外发扬民主的问题。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倾”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

二、材料题

吴起变法

三、简答题

1.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意义

秦朝徭役繁重。秦始皇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征发农民服兵役、服徭役。修阿房宫、建骊山墓(出示图片),工程极为巨大,据史书记载,仅此两项就征发农民70万人。还有筑长城、开灵渠、修驰道、戍边塞等,都是动则几十万人。秦朝全国人口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大量劳动力被迫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繁重的徭役、兵役,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朝刑罚严酷。秦律繁杂,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秦朝有许多残忍的肉刑、死刑。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秦朝赋税沉重。农民要向官府缴纳田租、户赋,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总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获物的2/3以上。

土地兼并严重。繁重的徭役,加速了农民的破产。一些大地主田连阡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在秦的暴虐统治下,人民不堪忍受,发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包括两层涵义:第-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蚊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吡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形成过程:

(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标志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5)“八·一三事变”后,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未参加长征、留驻根据地的军队改编为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和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力的国际环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略)